2)第 十九 章_八十年代翻身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偶然。

  大嫂一脸如梦似幻,姜宁好笑,“不过,明年这红联买卖大概没现在好做了。”

  改革进一步落实,有了今年的经验,明年不管是印刷的厂子,还是批发货物的零售者,二者必然都会陡然增长,独家生意肯定不可能了。

  要知道单单是印刷厂,市里就不止一家的,今年印刷一厂准备充足一枝独秀,其他厂子眼红肯定的。

  不过虽事实如此,姜家兄妹三个面色却十分轻松,改革深入好啊,方方面面都松乏起来,路子多得去了,他们又不是非得在红联摊子上死磕。

  本来利润分配,买卖开始前已经商量过了,姜父姜母照样给儿女帮忙不乐意拿钱,让兄妹三人平均分配。

  姜宁出了主意还出力,姜红兵虽不怎么参与销售,但人脉关系都是他的。姜建设虽没出主意与门路,但大房多出了一个人,他与刘慧芳夫妻俩从早忙到晚,占一份合情合理。

  现在算好了帐,兄妹三个却不答应爸妈一点不拿钱。姜母早出晚归忙活,姜父休假加请假也干了七八天,父母疼孩子是真心实意,但作为儿女的他们,却不能心安理得全占了。

  这就算后面孝敬回去,意义也不一样。

  好说歹说,最后姜父拍板,老两口就要了那七百多块零散的,剩下三千块刚好兄妹三人平分。

  一锤定音,姜红兵拍了拍分到手的一叠大团结,笑道:“不如咱们这钱,先给宁宁存上,以后多除少补,反正摊子还摆大半个月。”

  随军去了部队,连汇款单子都得检查过才能进去,数额太大的话,麻烦接踵而来。

  “哪里要给这么多呀?”姜宁诧异,她认为自己后面不出力了,就算哥哥认为她出主意要分一部分,也不能这么多,反正凑起来肯定没三千。

  “咋就没呢?不是说好平分三份吗?”姜建设反驳。

  兄弟俩都不同意姜宁的观点,主意是妹子出的,出了大力,后面就算不能继续帮忙,爸妈哥嫂给出了这把力气还不行?

  姜红兵笑道:“照你这么说,我这份早就不该拿这么多。”

  这话题,姜父姜母没参与,最后在兄弟二人的坚持下,继续平分的方案定了下来。

  这么一来,先给姜宁存上确实很必要,毕竟离得远了一切都不方便,她也就同意了。

  兄妹和睦,互相友爱,不被利益侵蚀,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一家子热热闹闹吃了晚饭,姜建设再把姜宁送回了赵家。

  次日一大早,姜宁照例早起,先跟往常一样去了娘家,帮忙运货开摊,卖了一段时间,等姜红兵上班时间到了,她才跟着一起过去纺织厂。

  家里摊子忙,但丈夫也是很重要的,也不差这一天半天了。

  坐顺风车到了市里火车站,姜红兵下车先领姜宁去了那家小供销社,跟朋友打了招呼,再仔细叮嘱妹子一轮,才匆匆工作去了。

  姜宁本来看着上午闲,想先去市里自由市场逛逛的,那朋友连忙阻止了,姜红兵反复拜托,他可不敢放姜小妹到处乱跑。

  哪怕他认为逛逛也没啥,市里治安挺好的。

  姜宁无奈,不过她也不想给人添麻烦,于是只能在供销社溜达一圈,再安静坐着。

  午饭吃的麻花,这供销社的麻花不错,就是姜红兵这回没赶来,年前他格外忙碌,腾不开身。

  到了一点,姜宁就要进火车站等人了,那朋友没反对,只劝几句如果她没见人,就赶紧回来歇着吧。

  姜宁笑嘻嘻婉拒了,她呆坐一上午穷极无聊不说,腰都僵得酸了,她还是在火车站等着吧。

  她也没等多久,站了快一个小时,靠站好几班次列车,在接连两点的时候,火车站的大喇叭就再次响起来了。

  “淮安至新宁线列车将靠站,要上车的旅客请准备!”

  姜宁精神一振,淮安至新宁线,途径省会以及本市,赵向东要回家,就是乘坐这条线的列车,算算时间,很可能就是这一班。

  她目露喜色,立即随着人流涌上前去。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