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5章 盖房上梁_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候连木料加柴禾,拉过来一车呢。

  另一部分,是许世彦去年秋冬在山上放的木头。

  木头当时就扒了皮,经过一冬天加一春天,都差不多干透了。

  前些天找了车拉下来,留着做梁柁、檩子、棚杆什么的正合适。

  忙活了好多天,总算把房子的事情解决了,各种材料准备齐全,木工瓦工自行安排。

  家里周桂兰和苏安瑛负责给干活的人烧水热饭什么的,尽量照顾周全。

  就这样,许家的房子有条不紊慢慢盖了起来。

  许世彦忙着队里沤肥施肥,还有家里盖房子的事,今年的牛毛广也好,天麻也罢,都没那个时间了。

  好在,许世彦抽空去了趟县里,把那二十来支干燥好的鹿茸都卖了。

  上等的好鹿茸三十八块钱一两,每支干透鹿茸大概二两半到三两,能买一百左右。

  最终到手两千四百多块钱,拿来盖房子倒是绰绰有余了。

  忙忙活活的就到了七月下旬,许世祥从通化回来了。

  多了老五这个帮手,许世彦顿时松口气,最起码房子这头有人看着,他可以腾出手忙活参地的事。

  七月二十六号,农历闰六月初三,许家的房子上梁。

  许世先、许世安都请了假过来,许世德放暑假后就过来了,一直在这头帮忙。

  不光许家兄弟,就连周桂兰的娘家侄儿、外甥,还有苏维忠、苏维诚等住在大营的亲戚,也都来帮忙了。

  许世彦在东岗公社混的也算可以,交下不少人,他带的那些徒弟,得知许家盖房子要上梁,也都来帮忙。

  就连韩立民,不知道咋听说了,也特地过来。

  幸亏人多,两边总共十间房子呢,都要上梁,人手少了还真是不够用的。

  于是,将人手分成两拨,各有木工瓦工带着,开始干活。

  梁柁早就做好了,中间那根主梁拴着红布条和铜钱。

  许世德提前写了两副上梁大吉的对联,贴在了砖墙垛上。

  有人手里挑着一挂鞭炮,站在架子上头,另一个人手里拎着小筐,筐里装着糖果。

  木匠指挥着人,将中间那根主梁吊到房顶,然后用各种工具校正方向,固定位置。

  与此同时,有人点燃了鞭炮。

  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伴随着漫天飞舞着红色的纸屑,空气中都是硫磺燃烧的味道。

  拎着筐的那人,一把一把的往下撒糖,底下一群小孩子都过来抢。

  盖房子上梁也是大事,图的就是个喜庆热闹,谁也不会嫌孩子们捣乱,都笑呵呵的看着他们抢糖果。

  还有的人,会去筐里再抓一把,分给没抢到的孩子。

  主梁固定,接下来其他梁柁也都抬上去,找准方向位置,然后用木杆或板子斜着钉起来,也叫打拉子。

  梁柁全数固定好,接下来钉檩子、八板、棚杆、棚板。

  许家盖的是砖瓦房,一水儿用新式的结构,上面挂瓦,底下要扣白灰棚。

  为了保暖,棚板上面还要糊一层黄泥跟锯末的混合物,再覆盖厚厚一层锯末。

  这样一来,工作量就要大很多,也幸亏是有这么多人来帮忙。

  大家按照工头的要求分工合作,各自干各自的活,井然有序,丝毫不乱,进展也很快。

  到中午一点多,瓦全部挂上,棚泥和锯末也全都压好了。

  按规矩,上梁这天,主家要预备丰盛的酒席款待来帮工的人。

  为了今天这顿饭,许世彦也是费了不少的心思。

  许世琴攒了几个月的肉票,加上郭守业送的票,都给了许世祥。

  提前一天就在松江河还有县里各处副食品店淘登肉,不要票的头蹄下货更是买了不老少。

  加上这季节菜园子里啥都有,所以这顿饭做的很丰盛。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