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自可留_醉枕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科,并不是因为朝廷已经招纳到了足够的人才。而是商末的混乱统治再加上十余年的诸侯纷争造就了极差的读书环境,许多大儒死在战乱当中,而新生代根本没有好的环境,不少人甚至被迫投笔从戎,可以说统统是发育不良。

  眼下周正处于根本性的青黄不接当中,根本问题是完全没有足够的好人才,这并不是加试恩科可以解决的问题。就连徐州总督顾文炎,还是他从商朝大狱里抢救下来的。

  他带兵攻破商皇朝都城的时候,监狱里已经好几天不给饭吃啦。文皇知道商朝的暴君素有把文臣下大狱的习惯,几乎是笔直着冲进监狱里,这才救下来好几位老人家。

  现在的当朝内阁首辅夏彦,徐州总督顾龄等人,全都是同一批狱友,被周文皇救了下来,现在都是当朝一品二品的大员。

  这一方面表现了周文皇的英明果断,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周实在是人才短缺啊,这才不得已大批量使用前朝官员担任如此重要的位置。

  林甫如此被顾龄看中,文皇很高兴,他觉得这是一个鼓舞天下年轻士子的好机会。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你面前,一位不到二十的年轻人,在我周平定天下之后通晓经史子集,治国策略。

  能在十四岁之龄总结出前朝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并总结为一句精炼浓缩的话,”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这件事不仅可以用来重振天下莘莘学子的读书风气和信心,更是周国泰民安的象征,民生不安,何以出这样年纪轻轻便如此惊才艳艳的少年天才?

  “这是大幸,国之大幸,更是陛下英明神武的体现!”张公公很是适时地插嘴道,一连串马屁拍得周文皇舒舒服服地从御书房起身向御花园去了。

  皇帝实际上还是比较关心林甫的才学的,他每次都是第一时间派人把林甫所答的卷子翻了出来,带回京城。

  看了之后自然是大受震动,某一世连贾谊写出《过秦论》的时候皇帝就大受震动,此间自己以十四岁之龄作(改)出了这篇政论散文,皇帝的震惊肯定只多不少。

  《过商论》改的很好,林瑶看到了之后自然也是很感叹,只不过在她看来政论散文好归好,但并不是很吸引她。

  陛下给了林盎一份手抄版的考卷,林瑶作为京都有名的才女自然也来凑趣看了一看。这一看就看到了林甫乡试的时候所答的五言八句诗。

  说起来,林甫考乡试的时候觉得出人意料的累。不过这倒也正常,按照科举的制度类比某一世的考试,平日里读书就相当于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

  考童生就是中考,这乡试可就相当于高考了,理论上说前世的高考绝对比乡试是要简单的。

  这乡试还不是一次考完的,第一场要靠四书节选各一段,外带一首五言八句的诗,第二场考五经各一道,第三场还要结合时政写一篇议论或者见解。

  《过商论》就是林甫第三场的答卷,也正是这张卷子,让他被顾龄一眼看中,题为解元。

  乡试是一州之事,这个解元就等于是某一世的省高考状元,可见穿越的力量是很伟大的。

  ~~b~~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