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2章 经验不足_我在大明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就是说三亚的开发,还是我们这些人,只是暂时因为我们经验不足,因此延缓?”

  “你们经验不足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你们解先生,审计这一块工作还没安排好,外加道路不通,很多准备工作要做,一旦开发起来,不仅是你们,第三批,第四批学员都会调动,预计调动人数不会少数三百人!”

  郭清解释道。

  “明白了!”

  “想行大事,需从小事做起,如今稳定黎族就是为了三亚开发准备,两地稳妥三亚就稳妥!

  报名本月底结束,未被录取不一定是能力有问题,也有可能是有其他重要的事需要你们出力!

  消息传递一下,但有想法都可前往总理院领取表格!”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葛海举手问道。

  “说!”

  葛青是第一批学员中的佼佼者,没进夜校之前,其组织能力就表现出来了,带着葛家村青壮出来做事,有板有眼更能服众。

  经过了一年的学习,观政,其名早已进入了黄子澄,郭清的观察名单。

  “家眷是否随行?”

  “理论上不推荐,黎族内卫生条件极差,带着家眷前往恐有医疗问题,另外你们每年有半月的修养假期,加之会有同窗留守琼州,大王和我们都会关心。”

  闻言,众人善意笑了起来。

  他们都是抓住了重要机遇的人,同窗一年自然了解彼此。

  “还有什么问题,一并问了!”

  郭清看得出有问题的不少。

  毕竟这是要离家,不是谁都愿意离开家乡的。

  唐代诗人贺知章就宦游之徒写下回乡诗两首,其中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诗既写了归乡之愁,更是将古代做官之路的凄苦道得明明白白。

  眼前的学员一年前还是老百姓,一年后就要离乡,想到自己来到琼州这些日子,对于家乡的眷恋,郭清自有同理之心,不会对此苛责太多。

  ……

  “胡三,对此你有什么打算?”

  走去学堂,在回到宿舍的路上,葛海看着身边老弟。

  “去,为什么不去,黎族归根到底都是我琼海的一部分!”胡三认真的说道。

  “不去和解沦先生聊聊,我可听说解沦先生对你非常看重!”

  或许是因为第一场司法审判接下来的交情,或许是胡三真的值得培养,前几批的学员无不知晓,如今执掌琼海国司法的大佬解沦对于胡三有多看重。

  隐隐已经透露出,将在胡三毕业之后,收为弟子的念头。

  这样的事让人羡慕,但知晓内情的人却无一不知道,胡三更希望小九儿活着。

  “不用,先生之前已经与我谈过,希望我能多接触地方,不要用想,猜来衡量律约,万事万物都会变化,律约是琼海国的底线,但在执法的过程中却需要人情味。

  之前我在码头做事,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