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五章 文件的奇异备份 二_现代奇人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南,北区位于帝陵西北,各有24个从葬坑。

  阳陵从葬坑出土文物有铜、铁、金、玉、石、陶、漆、木、骨、蚌、丝、麻等各种器物,以及麦、粟、菽、黍等各种粮食标本。其中数量最大、最具特色的是各种陶塑制品,包括各类陶俑及陶塑动物。

  阳陵陶俑,多为**俑。这种**俑又称着衣式陶俑,以别于塑衣式陶俑。其特点是陶躯木臂,赋彩著衣。从葬陶俑品种丰富,门类齐全,数量极多。以各种武士俑为最,全面展现了汉代的军旅场景。

  阳陵陶俑不仅是西汉军事制度的直接反映,也是西汉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信息的载体,对研究汉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陶俑本身,造型生动、刻划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标志着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城子崖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遗存,总面积22万平方米,是中国第一个由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发掘和出版考古报告的古城址。城子崖遗扯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谁和层分的三层,上层芳周代文化层,中层为岳石文化层,下层的龙山文化层,出土了大批各时代的文化遗物。下层的龙山城扯南北最长处530米左右,东西宽约430米左右,占地面职约20平方米。城址内文化层堆积丰富,有房基、水井、窑穴等遗址。陶器以黑陶、灰黑陶为主。石器多为磨制。还有骨器。1928年和1930年曾进行过两次发掘,首次揭示出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龙山文化(最初称之为“黑陶文化”,后以遗址命名为“龙山文化,现在专称为”山东龙山文化”)。此外,在遗址的周围还发现一处平面为长方形的板筑坋土,可能是当时的城墙基址。岳石文化的城址直接叠压在龙山文化城址之上,面积为17万平方米。城层规整,坋土坚实。

  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发现城子崖遗址是由龙山文化城址、岳石文化城扯和周代城址重叠而成,澄清了60年来有关城子崖遗址时代的争论。其中龙山文化城杖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为这一时期古城扯之最;岳石文化城址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夏代城址。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和中国文明起源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由此揭示出来的龙山文化,对于认积和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子崖遗址的发掘,为中国史前城址和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科。城子崖及其周围的古代遗扯,形成了一个从新石器时代到两汉的基本完整的古代文化区。城子崖龙山文化城址具有早期城市的雏形,说明当时它已经成为一个权力中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