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9章 河中反应_晚唐: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9章河中反应

  李晔围着纺纱车也是看了很久,没吃过猪肉,不见得没见过猪跑。

  绞尽脑汁回想,记忆中,珍妮纺纱机是床的模样,再想到,当时的英国工业,已经开始规模化生产,无论棉条,纱,还是成品的布,应该都有统一的规制。

  比如这棉条卷,应该有统一的直径,统一的厚度,而绕纱的棒子也应该是统一规格的,后面也好用到织布机上。

  皇帝陛下的讲述,让工匠们,似乎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大唐是农耕经济,纺纱织布,都是家庭妇女代代相传,男人耕种,女人织布,天经地义。

  从养蚕,抽丝,到纺纱织布,都是一个家庭内部解决。

  而皇帝陛下的思路,则是分工协作,做好规定好的半成品,由下一道工序再加工,直至成品。

  如果半成品的规格是一样的,那就好办多了。

  八个纺纱车用轴连在一起,纱车转动,可以带动八个纱轮,从八个同样规格的棉卷里抽取棉条,纺成的纱锭也是一个模样。

  而不是原来设想的,一个纱轮纺八之纱。

  “陛下,奴婢以为可行,不过一次纺八个纱锭恐不易,带动四五个纱锭应该没问题。”

  大唐的金属机械加工水平很低,用木质的轴转动,八个纱轮,摩擦力可见一斑,怕是大力士也是够呛。

  只能慢慢来了。

  ……

  皇帝陛下在宫中肆意折腾的时候,鄜州大战的消息,陆续传到各地藩镇的耳里。

  河中距离最近,军将丁积威,在第一时间将详情,报王重盈。

  此时的王重盈状态不怎么好,肩上箭疮复发,日夜疼痛难耐。

  闻此消息,亦是忧愁。

  王重盈得河中不长,根基本就不深,此时日夜受病痛折磨,自感命不久矣。

  王重盈有个儿子叫王珙,现在守着老家陕虢,生性凉薄,在军中素来没什么威信。

  还有个养子王珂,倒是英勇不凡,深得军心。

  王重盈自然想把河中、陕虢留给自己的儿子王珙,若是朝廷式微,尚可不予理会,但如今朝廷能平了拓拔思恭的定难军,这不由得王重盈不反复思量。

  待到牙将丁积威回到河中。

  “节帅,卑下有负节帅重托,特来请罪。”

  王重盈惊问:“丁将军亦未参战,难道朝廷大军,火并我河中人马?”

  丁积威不无愤慨的说道:“节帅,我河中三千人马兵器铠甲,俱被陛下一声令下,卸下归了朝廷禁军。”

  王重盈张了张嘴,什么话都没说出来。

  太无耻了,算来算去,没防到皇帝陛下这一招。

  王重盈想到自己哥哥王重荣,刚死的时候,他忐忑不安的来到河中,那时李罕之出兵犯境,他拼死抵抗,勾连张全义才解了危急。

  接下来皇帝陛下,就开始盘算河中了。

  钱粮、盐,还有两万河中士卒,十万河中之民。

  被朝廷用李克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