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7章 万家生佛_晚唐: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7章万家生佛

  关中地区,历史上一直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到唐时,缫丝纺织已经成熟。

  唐时一匹绢标准为长四十尺(大概十二米),宽一尺八(大概五十五厘米),宫廷大件为五十尺(大概十五米),宽三尺(大概九十厘米)。

  宫廷大件,那是不卖的,一是宫廷自用,而作为赏赐只用,所有计价的指只是标准件。

  天宝年间,一匹标准绢的价格只有五百文,一年朝廷收得的绢就有一千七百多万匹。可见缫丝纺织业的繁荣。

  而到现在,由于黄巢之乱,大量人口损失,会缫丝织布的女子更是锐减。

  养蚕的门槛不高,但缫丝纺织的门槛可高了,这也是关中地区,丝绢成了紧俏品,一匹标准绢的价格飙升到三千多文的原因。

  李晔遣内侍钱忠,在东市收了三间铺子,名为大唐皇家生丝号(名字不会起,各位看官帮帮忙,起个名字),挂牌收购蚕茧、生丝。

  让李晔没想到的是,不到十天,皇帝陛下的铺子便名动关中。

  因为会缫丝纺织的女子锐减,整个关中无法消耗这么多的蚕茧,很多蚕茧因为时间长,破洞生蛾,无法再用。

  皇帝陛下的生丝号,让太多的人有了活路,而且收购的价格还不低,一斤十文钱,有个几十斤,就能换一斗米,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也不至于全家饿肚子。

  关中的山地洼坳,无法种植的地方,生长了大量的桑树,从桑树长出新叶,到深秋落叶,都可以养蚕,会养蚕的甚至可以错开时间,一年可以养三茬。

  儿童女人都可以,这副业可太受欢迎了。

  李晔让钱忠特地说,皇帝陛下感念百姓不易,欲以此法给百姓条活路。

  在铺子门口,挂上牌匾,皇帝陛下向关中百姓承诺,铺子会一直收蚕茧、生丝,只要你有。

  一时间百姓口口相传,皆是欢喜。

  已经养了蚕的,欢天喜地,将蚕茧送到铺子上,称重,待拿到一串串的铜钱,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

  而没养蚕的也不气馁,现在才六月份,马上就养,还是赶上最后一茬,桑叶嘛,根本不是担心的事,山坳里多的是,家里的半大小子一天能采上百斤。

  皇帝陛下的缫丝纺织作坊再也不愁原料了。

  “春夏纺绢,秋冬纺棉,关中可以将纺织业发展成支柱产业。”

  至于带不带大臣们玩,李晔一直以为法不可轻授,上赶子送钱的事,他可做不来。

  不过,大臣们对皇帝陛下的不务正业,可没什么好脾气。

  还是孔纬。

  在延英殿,孔纬当众向皇帝发难。

  “陛下身为天子,当行天子事,臣从未听过,天子营务商贾之事,与民争利,此臣所为陛下不取也。”

  皇帝陛下早有准备。

  “朕为百姓疏困,以内帑补百姓,怎么能说与民争利呢?”

  户部侍郎孙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