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6章 难堪吗?官老爷们_晚唐: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6章难堪吗?官老爷们

  一年两季的稻谷、从来没见过的棉花、可以多长几十斤猪肉的养猪术,而且还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

  对孔纬、裴枢、杜让能这样的世家官员来说,或许没什么感觉,一辈子养尊处优,想的都是国家大事,哪会注意这些。

  不过像张承业这般出身寒门的就不一样了。

  小时候整天想着为了一口吃的,能活命下去。

  张承业若不是活不下去,当时也不会走上净身入宫这条路。

  各个田亩收割的谷粟收割出来了,不同的地,谷粟各自堆成一堆。

  在地里刨食的农夫对谷粟自然清楚的很,哪怕不用量,也能大概猜出有多少斛。

  “老汉就是知道,陛下种的粮食就是不一样,割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产量肯定小不了。”

  “这一堆怕是要有一石半吧!”

  “乖乖,陛下一亩地要赶上中田三亩了,哪怕良田也要两亩。”

  “是啊,种的还稀巴拉擦的。”

  内侍拿来官家的斗斛,当着百官的面一堆堆的量。

  “一石五斗”

  “一石三斗”

  “一石八斗”

  “一石五斗”

  “两石一斗”

  “最高的竟然有两石一斗!”

  哪怕农夫里最会种地的老农,也有点感觉不会了。

  张承业跑到谷堆前抓了一把粟米看了又看。

  是的,就是粟米,刚收的,还有点潮气。

  哪怕晒干了,两石应该有吧。

  大唐的谷物计量是按体积来的,干湿相差,比重量上小很多。

  两石,竟然有两石。

  越来越多的人围在谷堆旁。

  哪怕什么都不懂的世家官员,也好奇的凑上去。

  有人向旁边懂的人询问。

  这一说就炸开窝了。

  司农监的官员在内侍的指引下,一堆一堆的统计粮食。

  每一堆结果上面都记录了这块地,从耕种、浇水、施肥,苗距,各个时间的信息。

  “春耕秋收,老辈们都这么做的,按节气耕种、浇水也没个定数,种子撒到地上,后面也就看天吃饭了,没想到这种粮食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张承业拿过统计的簿册,一个个查看。

  收割前地大家都看到了,很普通的地,若是有什么不同的话,大概这些地离太液池比较近,都是良田吧。

  “肥料,耕种前,铺河泥,晾晒,猪粪一定要发酵……”

  一步一步的操作,注意事项都说明了。

  也就是说,照着产量最高的步骤来,产量至少能增加个两三成。

  这什么概念。

  整个关中的地,可以增加上千万石的粮食,朝廷也可以多百万石的赋税。

  而且还不增加百姓的负担。

  张承业的呼吸立马变得急促起来。

  “陛下当成圣也。”

  人群中的孔纬本来也就是凑凑热闹,现在热闹看到了,耳朵也听到了,老脸也红了。

  才开始还以为皇帝陛下不务正业,劝谏皇帝从圣人之学,勤政爱民。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