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章 重启南衙 存孝显威_晚唐: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章重启南衙存孝显威

  张承业受封蜀国公倒没什么,大唐的历史上,宦官李辅国曾经受封郡王,也是开了大唐的先河。

  不过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参议政事,那就不得了了,张承业已然位列大唐的宰相,大唐的历史上,宦官担任正儿八经的宰相的可是第一遭。

  至于为什么是户部,要知道原来的历史进程,张承业就是为李存勖执掌钱袋子的,功绩甚大,李存勖平定后梁,可从来没有为钱粮操心过。这也算是干了老本行。

  不过李晔已然声明,以国士待张承业,免除了张承业内侍职位,迁出内宫,赐了府邸官衙。

  张承业的功绩,配得上这份恩遇。

  ……

  北衙十八军(步兵十军,骑兵八军)已经整编完成。

  南衙十六卫原为大唐府兵设置,到了玄宗天宝年间,府兵制崩坏,十六卫成了摆设。

  现如今,李晔拟重启十六卫,将京兆府所有在籍适龄(十六岁至四十岁)男丁全部编入十六卫,平时忙于农事,闲时做一些基础的军事训练,战时作为北衙十八军的兵员补充,也可作为辅兵存在。

  这次涉及兵部,户部,杜让能,张浚,孔纬三位宰相,加上兵部尚书刘崇望,户部侍郎张承业一同商议。

  户部尚书实缺,张承业暂时总领户部。

  张承业禀报:“户部近日实查,督各县重新普查户籍,登记造册,查明京兆府共有十七万八千六百三十六户,其中寡户有六万余户,共计人口四十二万。适龄男丁仅七万余人。”

  连连战乱,天灾,京兆府人口去了九成,这仅仅的四十二万人口,至少有三成还是河中府刚刚迁过来的,这个数据一报出来,李晔和众大臣心情都很沉重。

  京兆疲敝至此。

  “国公,有何策增益京兆户籍、人口。”

  张承业道:“其一、招募流民。其二、布告各州、府、县,凡有民到京兆乞活,朝廷授地。其三、新垦之地,朝廷或减或免田赋。”

  李晔点头称善,让张承业拟个章程,发六部执行。

  至于南衙十六卫屯兵,有了户部籍册就简单多了。每百户划为一区,设百户长,十个百户化为一都,设都练兵使,十都为一卫,设卫练兵使,十六卫拟制十六万户,置若干官员安排训练,编册等。千牛卫等免去仪仗,人员编入侍卫亲兵。

  ……

  河阳

  朱温表手下大将丁会为河阳节度使留后,朝廷不予,言明已将此职位授予李克用之子李存勖。

  朱温接告,睚眦欲裂,直到此时他才知道李克用糜兵河阳,原来是朝廷的谋划。

  “这定是杜让能、张浚的谋划,吾定要枭其首,挫骨扬灰,方能泄心头之恨。”

  太恨了,大好局面,一夜之间,处处掣肘。

  朱温命手下大将丁会领两万人马驻守河阳,张全义回洛阳驻守,朱温自领大军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