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7章 通商口岸_晚唐: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7章通商口岸

  朝廷有雄兵七十多万,这些士兵都是诸藩争霸活下来的战兵,手下名将荟萃,都是历史上留名的人物。

  皇帝陛下也担心,没有战火的磨炼,这些兵多年之后,会不会因歌舞承平,将战力一点点的丢失殆尽。

  玉山亲卫的奏报,他们最北已经探查到了北海,这个名字一次刺激着李晔。

  这是苏武牧羊的地方,后来叫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现在还是无主之地。

  可这些地方即便打下来,那就要建城驻兵,兵少不可以,至少要驻扎两三万人马吧!

  两三万人马要耗费多少物资,从汴京运到贝加尔湖,大概相当于穿越整个大唐,没有漕运,只能陆运,人吃马嚼的损耗,怕是一百石粮食能运到两三石就了不起了。

  再加上这些地方一年中有四五个月年封冻,沿途若是再有外族滋扰,想想也不能实现。

  而在东北,一个渤海国,一个新罗国,皇帝陛下也不好下手,两国上个月都派了使者朝贡,新罗国使者要排到渤海国使者上面,渤海国不愿意,官司打到大理寺,皇帝陛下圣断,渤海国先上。

  这两个国家也不能用兵的,不过皇帝陛下有办法,不能用兵,那就设立口岸,通商啊。

  李晔派人与使者商议,在朝鲜半岛的四大江:鸭绿江、豆满江、汉江、洛东江的入海口各划一块地,作为大唐商户的集散地。

  渤海国境内的辽河、黑龙江的出海口处,也划一块地,同样作为大唐商户的集散地。

  此时,大唐的汴京已经尽显繁华,河北、江南富户的填充,让汴京一开始就具有其他城市不具备的先天优势,那就是有钱。

  得利于便捷的漕运,天下的商户尽集了汴京。

  而汴京与长安相比,皇帝陛下取消了各个坊之间的围墙,横竖二十余里的汴京,内部融为一体,天子下诏,取消了汴京的宵禁等限制,三里河一线三更打烊,五更开业。

  通安坊的商业街,来自南北的吃食,从街头排到巷尾。

  东门桥边上杂技卖艺的吆喝声能传到数里原。

  而在南门水榭码头上,来往的客商多的人挤人,他们有的往仓库里存货,有的往仓库外搬货。

  水面上,上千只帆船满载着货物,粮食和布匹将仓库塞的满满的。

  渤海国王子大赞巴,新罗王子金彦博第一次见到汴京的兴盛。

  他们也希望大唐廉价的布匹能运到他们国家。

  可是设立通商口岸?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

  “大唐需要方圆二十里的地,我们将派少量兵士保护我们的商队,之所以选择河流的出海口,是为了方便你们的商队运输!”

  “这块地方,我们双方共管,所得的赋税,除官员、将士的俸禄之外,大唐分文不收,全部给你的国王。”

  还有这等好事!

  唯一担心的便是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