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9章 升学入场券7_贪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看。

  不是因为他有多喜欢这个故事,而是……顾朗说,这是电影行业这三十年来,第一部把文艺片和商业电影如此融会贯通的片子。

  他总感叹,福克斯电影公司创造了一个神话。

  多数喜爱文艺片的人,都会讨厌商业片的媚俗和无趣,认为它们拉低了电影审美,过分的市场化和市场下沉,只会导致社会普遍性美商缩水,粗制滥造的片子被批量生产,然后劣币驱逐良币。

  顾朗也很反感市场风向无脑偏向商业片,所有人都心浮气躁捞快钱,不想沉下心来讲故事。

  钱在哪儿,风向就在哪儿。

  文艺片的没落,似乎也只是时代车轮碾过后的车辙印记,只能代表过去,无法代表辉煌。

  《泰坦尼克号》似乎在一种二元对立中找到了新的出口。

  它既是文艺片的叙述手法,文艺片的背景故事,但商业化的投入和运作,更让这个片子如虎添翼,成为家喻户晓的传世佳作。

  顾朗的梦想是成为全世界都赫赫有名的文艺片导演,他说,只有文艺片,才能演绎人性的灵魂。

  文艺片的阵地,不能丢,并且需要无数能人志士站出来维护,去做、去创造、去产出更多类似《泰坦尼克号》这样的佳作。

  他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体内似乎有用不完的热情,每每谈起电影行业,他如数家珍,神采飞扬。

  他把他的热爱,表现到淋漓尽致。

  沈婳打趣,说他“不务实”。

  顾朗自有自己一套说辞,他说:“人总是囿于路径依赖,不敢做离经叛道的事。怕这怕那,怕冒险、怕承担风险,总是对还没到来的事,做恐怖主义幻想。”

  沈婳望着顾朗的时候,是崇拜的。

  因为他总是喜欢做“离经叛道”的事。

  不像她,从小到大,每走一步,都来自父母的安排。

  包括跟谁生活,上什么样的学校,出国读书,学什么专业。

  全都是别人帮她做的决断。

  她只需要乖乖听话就好。

  遇见顾朗,她才明白,原来你的人生,是完全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他带她去看胡佛大坝,去赌场开眼界,去教堂见证一场闪婚。

  这让木讷的沈婳,头一次体会到国外生活的多姿多彩,而不是无尽的孤独和独木难支。

  顾朗和她一样,面临被随时叫回家结婚,完成联姻使命的困境。

  沈婳因此惶惶不安,她可以放弃自己选择过什么样生活的权利,但她不想放弃自由选择婚姻的权利。

  顾朗给了他答案。

  他说:腿长在自己身上,大不了就不回去。他们要敢来找,那我就跑,跑去他们谁都找不到地方。

  他还说,他会带着沈婳一起跑,反正谁也别想把他们拆开。

  那一刻,沈婳感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被人坚定的选择。

  他们搬出学校,偷偷租了房子,拥有了谁都不知道的,属于自己的小窝。

  他们十指相扣,在情人节那天,各自告知自己的父母,他们有了彼此,并决定不向各自的家里透露一丝一毫有关对方的消息,不给他们一点评头论足的机会。

  他们仅属于彼此,小心翼翼地维护彼此,独当一面去面临家庭给的压力。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