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5章 赈灾_非遗传承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任大人的帮助下开拓了临安的市场,供不应求,这个利润确实惊人。…

  “好,你在里面挑出品质最好的一百担,我们一起精心酿造,作为贡酒。”吩咐完毕,王温带着丁天禄开始挑粮。

  第一波四千担的粮食进窑开始酿酒了,其它的粮食暂时放在仓库中,等待新窑筑成后再蒸熟酿造。

  生意一天红似一天,库存的酒即将见空,客户的订单还是不断的过来,有本地本路的,更有各路的客商,一句话,皤滩的仙居酒名声已开始传遍大宋各地。

  时至初夏,王温经过了稻田,看到水稻经过幼苗期、分蘖期、抽穗期到了结实期,看着田里的稻子,谷粒饱满,心里极为高兴地想,不出意外的话又是个丰收年,再过一个月,又可以开始收粮了。

  天有不测之风云,王温刚回到西郭洋的酒坊里,只见东方飘来一片乌云,开始下雨了,这雨绵绵不绝,如天漏一般,倾盆而下,

  连续五天没一刻的停歇。永安溪也开始发大水,周围的稻田全被淹没。王温的心一凉,这一季的粮食算是绝收了。

  雨还没有停歇的迹象,永安溪沿岸有多个地方决口,洪水泛烂,冲垮了村庄,冲走牲畜。人是跑到高处了,可没了粮食。洪水过后,上万灾民涌到永安城里,闹哄哄的,要求县府衙门开仓放粮。

  开仓放粮这是大事,一个县令又怎么能够决定?但派人向朝廷请示,一级一级的批下来,怎么着也得一两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内,万一发生饿死人或民变什么的,自个的乌纱帽就不保了。当官得为民作主,救民与水火之中,不是逼民为盗!无论为己还是为民,都得有所行动。周县令立马派衙役以八百里快骑的形式把信送往东京。可是,不到一天,衙役回来了,报说,到处大雨,驿道不通。

  等待朝廷命令,远水解不了近渴,县衙出钱,一是没这么多的钱,二是公帑购粮,与开仓放粮一样,要担极大的风险,除了发动富户捐钱捐粮外,暂时没有其它办法。可要富商拨毛,谈何容易,周县令向师爷问计。

  师爷回复:“城里二千余灾民,每天需粮十担,短时并不难办。本次城外受灾之民,多达近万,得到洪水退尽,村民复耕到下一季粮食产出,得有百多

  天的时间,需粮万担,数量巨大,本县中,唯有王温的醉仙居酒铺才有这个能力,听说前些日为了酿酒,他们从外地购了上万担的粮食,不妨可以找他商量。”

  正在商量怎么派人去请时,衙役来报:“老爷大喜,王温带着十辆大车,车上载满粮食,在县衙门口求见。”

  周县令握着他的手,连声感谢道:“王大善人真的是雪中送碳啊。”

  县城内暂时平安无事了,可是,各乡各村之间还有无数的灾民得不到粮食。另外,这二百担的粮食是个人的私粮,捐出也无所谓,要救更多的灾民,就得动用酿酒的粮食,这是八家酒铺共同出的钱,不经得他们的同意,也动不了啊。对着县令的进一步请求,王温只能暂时对他表示了歉意。

  涨水之时,正是鱼精活跃之日。将军鱼精罗大成感到机会来了,于是,又一次化身人形,来到皤滩。。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