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5章 上电视_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定安解释的很清楚,网友们也很给力,查出来的信息越来越多。

  动静也越来越大了,现场不是一般的热闹,直播间里更热闹:一家之藏,半座故宫,真就长见识了?

  遑论项氏仿古之精、之博,项墨林的造假手段之登峰造极……等等,让人叹为观止。

  就比如骗过无数行家和专家的“新瓶接老底,新胎贴老釉”的拼接瓷,还比如用“一分为几”“移花接木”等手法弄出来的半真半假的名家字画。

  更比如将老红檀木刨成薄板甚至木纹纸,贴到红酸枝乃至松、柏、杨、柳等家具上,以及“一瓢清、两瓢明、五瓢六瓢到大秦”的铜器,等等等等,凡市面上能见到的传统的仿古手法,项氏是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说句大白话:就没人家不能伪造的古董。

  而且手法更老练,做工更精致,区别只在于原料和工艺:古代当然没那么化学品,更没有什么机器,当然只能用天然材料和纯手工。

  这样一来,品相当然更自然,仿真度更高。

  包括项式的商业运作手段,不夸张,连李定安都佩服不已的冯攸然,与人家比都只能算小儿科。

  所以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别觉得你好像很了不起,其实全是老祖宗玩剩下的!

  藏友和网友们议论纷纷,震憾之余,对项墨林也是佩服至极,说他不愧是“被两朝皇帝点过赞的男人”。

  专家们的感受则又不同:项墨林是很厉害,仿古造假的手段不可谓不高,不然不会青史留名,震古烁今。但即便如此,他造出的东西在李定安的双眼之下依旧无所遁形,这又意味着什么?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就是这个意思?

  这还是与古人比,要是换做同行呢?

  李定安问了,但那对男女没说,所以没人知道他们之前找过那些专家,哪些学者,但至少清楚:来这里之前,那本手抄本做过好几项科学检测。

  像c—14、热释光,还有碳分子元素分析、质谱色谱和同位素,以及反辐照x光检测……这些都是如今最为先进,最为权威的古董检测技术,这在古玩界、鉴定界都是公认的。

  在这些仪器给出“正确”的结论的前提下,李定安依旧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找出唯一的疑点,并顺藤摸瓜,刨树挖根,最终水落石出,这又代表着什么?

  本能的,几位专家都换位思考了一下,但最终,除了叹气,就只剩摇头。

  扪心自问,他们可能会看出印鉴好像不太对,但看到这么多的科学检测结果之后,百分之百会打退堂鼓,甚至会产生怀疑:会不会是自己看错了,会不会是自己的经验不足,或是知识储备不够,东西发生过自己不了解的变故,所以才会产生这种现像?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哪还需要考虑?

  当然是说几句模棱两可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