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9章 就问你急不急?_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轻了。

  但在业内很有名,担任过元宵晚会的总撰稿,春晚的设计师,《国家宝藏》的编导,还拿过白玉兰奖。

  宁晶伸出手,他轻轻握住“宁导叫我小李就行!”

  “李老师不用谦虚!”宁晶笑着摇头,“部级项目负责人的含金量,我还是懂的!”

  这是实话。

  像程永权,研究员馆员,正高级别,知名专家,业内权威。但如果负责项目,至多也就是市厅一级。

  包括吴湘,一年立项的课题够多,但大部分都是校内项目。

  倒不是说级别不够,而是考古、文化领域的研究项目评定准则非常高,像三星堆,影响力够大了吧,也才属于“国家级专项基金项目”。

  往上,还有“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家级重大项目”。

  再往下还有,“国家级社科重点专项”、“国家级社科基金专项”、“国家级软科学基金专项”。

  像珍珠釉,至少也能达到“软科专项”的标准,像“镜光瓷”,最差也是“社科专项”。要是能往“军工”的方面沾一点,搞不好就成“重点专项”了。

  所以像刚刚申请的“南昌朱氏宗祠”、“八大山人故居”、“苗巫文化传承”等省级项目,李定安就觉得划不来研究,也没时间研究,索性全丢给了老师和同学。

  但搁一般的正高研究员,能吃一辈子……

  李定安开门见山“宁导,东西在哪?”

  “在会议室!”

  “在开会?”

  “对,出了这么大的事故,肯定要总结学习,以免重蹈覆辙,不过不影响!”

  宁晶做了个手势,助理打开了门。

  会议室不大,大概三十多号人。屏幕上播放着图片,面前的桌子上还摆着碎瓷片。

  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正在强调,比如以后该怎么注意和避免。看到进来好多人,宁晶和苏秀也在,他本能的停了下来。

  随即,他脖子往前一伸“李老师?”

  李定安定眼瞅了瞅故宫的助理研究员,丁立成的学生,主攻字画,瓷器也有涉猎。李定安就记得,好像姓崔。

  “崔老师,好巧?”

  “李老师,我是这一期的外景嘉宾……您这是?”

  “哦,我老家在保定,和苏老师也认识……”

  明白了,专门请来鉴定的。

  他连忙下了讲台“李老师,您请!”

  “没事,一起……”

  他刚要介绍,李定安摆摆手“先看东西……”

  崔立点点头,递上了强光手电和放大镜。

  底下顿时哗然……

  “快看,像不像中午来接于大小姐的那位?”

  “不是像,而是本来就是……长这么醒目,你还能认错?”

  “是没敢认他跑这干嘛来了?”

  “送于徽音的吧,看,于徽音也在门口……”

  “压根不是一回事……我是说宁导和苏编怎么跟在他后面?”

  “是挺奇怪……”

  说着奇怪,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崔立本来讲的好好的,看到进来人,本能的停下,然后快步下了台。

  握手、问候、又稍稍的欠了一下腰……一气呵成,不见半点生涩,好像这一套动作已经有过好多遍。

  崔立是这一期的外景嘉宾,拍摄时,所有镜头中,除了古玩,剩下的全拍的是他,不是主角胜似主角。

  很渊博,也很专业,包括宁晶、苏秀对他都很尊重。

  其他人更不用说对以“古玩元素”为线索,溯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演节目组而言,故宫近似于殿堂,故宫的研究员就代表“权威”。

  所以想不通,这声“李老师”,是从哪论的?

  再看姿态礼让、拿放大镜、拿手电,再往旁边一站……像极了平时跟在他身边打下手的助理……

  一瞬间,上午才见过李定安的那几位全愣住了。

  就觉得又惊又怪,眼睛直勾勾的瞅着讲台,还小声说着话。

  顿然,宁晶目光扫了下来,会议室里为之一静,鸦雀无声。

  没人敢说话,只能仰着脖子转着眼珠,往讲台上打量。

  “崔老师看过了吧?”

  “看过,但我是门外汉,就看出是清朝中晚时期的珐琅瓷!”

  “您太谦虚!”

  说着话,李定安拿起放大镜,将所有的瓷片看了一遍,又拿起了一块碎瓷片摸了摸,还抠了抠断茬。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