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1章 河东危机下_南明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蒲津关,未必是有图谋河东之意,更有可能是向我大清施加压力,想让庄王和肃王收兵!应此,奴才以为这是高义欢围魏救赵之计,王爷不必太在意蒲津关的得失!”

  范文程的话,确实安定了人心,众臣都冷静了一些,但是蒲津关是河东门户,多尔衮又怎能做到不担心呢?

  这时大学士洪承畴行礼道:“王爷能否让臣说几句。”

  洪承畴的能力出众,多尔衮对他还是很看重,也比较信任,“洪学士请说!”

  洪承畴不慌不忙道:“王爷,蒲津关地势险要,如果正常攻打,就是十万大军,恐怕也难以攻下。魏军先烧浮桥,然后突然袭击蒲津关得手,必然是经过精密的谋划,而既然是精密的谋划,那就不能不防止西魏还有后手!”

  多尔衮沉思着点了点头,“你继续说!”

  洪承畴又成为了大堂上的交点,无论是在明,还是在清,他总是那么引人注目,让旁边的冯铨等人有些不舒服。

  “王爷,臣以为范大人说得有些道理,高义欢确实可能是在行围魏救赵之计,只是如果我们不撤兵,不夺回蒲津关,却难保高义欢不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洪承畴神情严肃起来,“我大清入关四年,占据广阔的版图,可是根基依然不太稳固。河东之地不比他处,它离京师太近,可以说直接威胁京师,臣以为绝对不能有失。如果朝廷失去河东,北方必定反叛四起。”

  多尔衮沉着脸,“洪学士的意思是?”

  洪承畴道:“蒲津关必须夺回,朝廷必须保证河东的绝对安全。如果任由魏军占据蒲津关,河东必定人心不稳。这几年朝廷的赋税,全靠河东支撑,百姓早就不满,高义欢肯定会煽动百姓,甚至煽动绿营叛乱。臣以为无论从兵事,还是从赋税和战略上考虑,朝廷都不能冒险,不能赌高义欢不会发兵收取河东,必须要收回蒲津关。”

  多尔衮眉头紧皱,洪承畴说得有道理,大清对山西搜刮太狠,晋北还有个不安份的姜襄,据细作探查,他与南明和西魏都保持着联系。

  有这么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再加上西魏大军进入河东,河东恐怕会出大问题。

  一旁的冯铨开口道:“洪大人的意思是让庄王和肃王收兵?可是现在庄王和肃王打的很好,已经破了边墙,撤兵岂不是让高义欢有了喘息之机?”

  洪承畴立时道:“这次我大清出兵的目的是袭扰关中,并非占据关中,所以不会对西魏造成致命的威胁。大军现在破关墙,杀入雍凉,是见件好事,但如果没能突入关中,就无法杜绝西魏增兵河东的可能。河东之地对我大清而言,却是赋税重地,我认为不能拿河东之地去冒险。如果庄王和肃王已经杀入关中,那我认为河东无忧,但现在活动依然在雍凉,那还是见好就收,先保河东。”

  说到这里,洪承畴向多尔衮行礼道:“王爷,这次袭扰关中,已经证明了我们的策略成功。臣以为不用贪功,先保山西,等夺回蒲津,加强蒲津的防守后,大军再寻机破边墙而入,并且形成常态,最好每年一次,不出五年,西魏必定承受不住。”

  多尔衮心中沉吟,现在两淮并未完全恢复,大清的财政主要还是靠山西支持,所以山西绝对不能出问题。

  大清不能用一个贫瘠的雍凉来交换富庶的山西,再者,济尔哈朗和豪格立的功劳已经足够,不能让他们继续立功,等两白旗休整好,明岁可让阿济格率兵前往河套,再来杀入关中。

  一时间,多尔衮心中已有决策,挥手道:“英王,何洛会留下,其余人等先退下。”

  ~~~~~~

  陕北,榆林府段长城外,清军大营内,豪格正与济尔哈朗交谈,商议鳌拜派人送来的计划。

  这时一名侍卫却进入掌中,将一封手令交给济尔哈朗,济尔哈朗看后,立时皱眉,又将手令递给豪格。

  豪格扫视一眼,便立时将手令丢在地上,冷笑一声,“这个命令,本王不接!”

  (感谢大佬舞动三军的2000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