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69章 河东局势_南明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有火炮露出来。

  在土墙前是一个壕沟,这样只到胸前的土墙,在加上壕沟的深度,高度便并非只是看到的那样。

  在壕沟之外,则被魏军布置了许多拒马、鹿角,还有一排斜刺的木桩。

  阿济格脸颊抽搐了一下,仿佛牙疼一般,放下千里镜,扭头问道:“高蛮子不是要东征么,怎么魏军一副防守的姿态?”

  准塔道:“这个我也不清楚,或许他们还在准备。魏军夺了蒲津关后,一直与我军对持,几个月下来,就弄出这些东西了。”

  蒲津关外,只有方圆十多里的一块滩头,容纳不下数万魏军,还有源源不断运过河来的物资。

  因此魏军的防线并不在蒲津关,而是前推了三十余里,以便获得更大的空间。

  阿济格再次拿起千里镜,观察两山间的平原,魏军依靠平原上的村落,构筑三条矮墙和壕沟组成的防线,他再看两侧斜坡,同样也是如此,眉头立时紧皱拧成一团。

  “本王来此的第一目标是夺回蒲津关!”阿济格看了看半响后,放下千里镜沉声说道:“准塔,调集人马,发动一次进攻,本王要看一看,魏军的防御如何!”

  “喳!”准塔当即抱拳,然后一拔马缰离开。

  阿济格则脸色沉重的,又将千里镜,拿出来观看。

  在阿济格赶往晋南指挥大军夺回蒲津关时,多罗衍禧郡王罗科铎,率领两红旗的精锐,已经到了太原,准备解决大同的姜襄。

  这时在山西巡抚衙门,罗科铎负手站在地图前,问道:“姜襄,还没给任何答复吗?”

  “王爷,姜襄答复到是有,不过却都是拖延之语!”一旁的佟图赖开口说道。

  这让罗科铎有点束手无策,要是豪格不与多尔衮闹翻,豪格的兵马完全有理由,借道大同,南下增援蒲州,来个假途灭虢,趁机解决姜襄。

  可是现在,战场在晋南,清军便没有借口进入晋北。

  要是罗科铎直接率军进入大同,姜襄必然会提起警惕,甚至直接反叛。

  罗科铎阴沉着脸,“看来姜襄态度果然摇摆。本王再去令,让他南下助战,估计他也不会听命。”

  “王爷,姜襄缩在大同不出来,我们确实很难下手啊!”佟图赖忧心道。

  罗科铎来回走了两步,问道:“金之俊有什么消息传来没有?”

  “昨天有消息传来,他已经收买了姜襄部将扬振威,不过没有王爷的配合,他们很难发乱!”佟图赖沉声道。

  罗科铎沉默一阵,开口道:“再给姜襄发一道令,他不来助战也行,但至少发一万人前来。本王一点点的吃掉他的人马,再里应外合剿灭他!”

  “喳~”佟图赖当即行礼。

  大同是明朝边镇中,十分重要的一镇,地位仅次于蓟辽。

  姜家世代都是明将,镇守大同多年,势力在晋北根深蒂固。

  李自成东征时,大军攻陷太原,姜襄感觉到明朝大势已去,主动投降了李自成,伸手管李自成要钱。

  同年清军破口而入,击败李自成,他又杀了大顺将领张天琳,归顺了清廷,但是清廷对于他的控制力度,其实也很有限。

  早前清军势如破竹时,姜襄也曾卖力的给清军作战,为清军从陕北攻入关中,出了大力气。

  不过,清廷对他却一直十分警惕,有功不赏,还时常找他的麻烦。

  在清军得势时,姜襄就只有忍受清廷对他的刁难,近些年清军有点势颓,姜襄的心思立时便活跃起来。

  这时在大同总兵官府邸,姜襄站在书房内,其第姜有光匆匆进来,“军门,南京有使者到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