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24章 大势所趋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复中原,牧马西边便指日可待!”陆秀夫捋须笑道。

  “即便我们收取中原,但蒙元占据草原依然是我朝大敌,吾担心其会再次壮大,威胁我朝安全!”邓光荐忧心地道。

  “邓相所言不虚,若是不能将蒙元大汗俘获,其退回草原就可凭借地利与我朝继续周旋,得以休养生息后恐会卷土重来!”陆秀夫也点头道。

  “我朝占据中原后,蒙元退回草原后,两朝战事也许仍会持续十数载,但他们也再难有作为,不足以成为心腹之患。若我朝策略得力,将士用命,则可将草原收入我朝统治之下,起码赢得百年和平!”赵昺却是摆摆手道。

  “哦,臣愿闻其详!”陆秀夫看陛下信心满满的样子,与邓光荐对视一眼后施礼道。

  “我们皆知蒙元入主中原后,一直想实行汉制,但并不成功,而草原地区依然维持旧制,这也便成为他们致命之处……”赵昺并未拒绝,而是为他们解说。

  大家都清楚,从农耕与游牧进行军事对抗的角度上来说,现代研究表明农耕的优越性在于稳定。而稳定所指的不光是政权,更多的是在于粮食的产出。因为农耕需要大量的人口去耕种土地,大量的土地与人口则促进了经济循环,有了经济才能发展科技,科技又促进了军事武器的发展,不同的军事武器的使用又带动了军事制度的演变。

  所以农耕文明的军事制度和作战实力,很大程度上是以各种物资的产出为基础。相对的游牧的优越性则是在于不稳定,其不稳定同样的也是在于粮食的产出。因为游牧区没有足够的耕种土地,自然也就无法养活大量的人口,导致游牧民族在其生存的大多数时间里实行的兵民合一的部落兵制。

  兵民合一的兵制使得部落每一个成年男子既是战士也是牧民,军事单位往往也都是以部落来计算。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有效的“抢”。而要达成“抢”这个目的,就只有实行全民兵制,因为只有这样的军事制度,才能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最有效的完成军事动员。

  如此一来游牧文明的军事制度和作战实力往往取决于部落的大小,也表明游牧的确比农耕更具有攻击性。但是光具有攻击性是不够的。因为高攻击性意味着彼此的内斗吞并倾向非常高,他们围绕着这些生活区域不断互相攻伐,这种落后的制度,直到成吉思汗统一草原之后才有所改善。

  如果说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是在于商鞅变法与他的《商君书》,让秦国完成了中央集权。那么,成吉思汗则是用《大札撒》,进行了草原上的“变法”,而完成了“草原版”的中央集权。成吉思汗这次变法首先实行了千户制。

  所谓千户制就是将在草原上生活的人全部分在95个千户中。再以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