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03章 各自试探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的学历一定不低,即使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导致并没有在学校接受过系统的学习,但是他一定自学过很多东西,眼界远胜于常人,必然在社会,经济,人际关系,政治,博弈论,文化等方面有自己的一定见解。对于政治能够从多角度与多方面分析,而不是拘于某些单纯的层面。

  在刘因身上赵昺看到了一个儒者应具备的所有素质,其虽然没有入仕,缺乏治政的经验。但其久居地处交通枢纽的真定城,也使这里成为消息流转之地,且与各地儒者的交往,使他不难获知各方面的情况。而他又身处底层社会,对平民的生活状况定然感同身受,必然对当前社会和局势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判断。

  孔圣也有‘学而优则仕’的入世之说,更是将‘为王者师’作为一个儒者最高追究。当然刘因肯定也不会免俗,否则也不会应诏前往大都面圣。至于没有入仕也许是真的因为身体有佯,但也可能是因为不为言说的原因,但其心中肯定有一展胸中抱负,实现济世救民的理想……

  赵昺当下与刘因相处已有一个来月,两人见面机会不多,谈话也说不上平和,不是互怼就是相争。今日算上难得的和谐,看其相谈的兴头正盛便请教道:“静修先生,宋元决战在即,若是我朝侥幸取胜,将蒙元逐出中原,未来必然还会相争于塞外,采用何策略为上?”

  “草民学识浅薄,不敢为陛下献策,但可就自己所知一二言说于陛下!”见南朝皇帝向自己请教,刘因还是有些恍惚,但很快便冷静下来,略一思索道。

  这些日子南朝皇帝知其在观察自己,而他何尝不是在考察其。以他来看,南朝皇帝虽然年轻,但做事沉稳,行事果决,十分受臣僚们爱戴。难得的是其身为皇帝,待下和善,对他们从不苛责,且生活简朴,身上穿的常常是与侍卫同款的旧衣,吃的也与众人无异,非遇假日和大事少有宴饮。

  在治政上,刘因也发现南朝皇帝关心民生,出台的政策也多维护平民利益。在选才用人上虽事功轻学,他也能够理解,毕竟维护一个国家的运转缺不了钱粮,而这么多年来时刻面临外敌威胁,也需要巨额的军费保证战争开支,如此用人也是出于现实的需要。

  他也明白中原士人在蒙廷屡遭色目人打压,也多是因为献策好高骛远,太过理想,难以实施。又眼高手低,不善理财,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才被大汗所弃,一再坐冷板凳。而急功近利的蒙汗启用擅于理财的色目人上位,却导致官员贪腐,政治糜烂,国家动荡,民不聊生。两厢相较,南朝皇帝还是清醒的。

  当然南朝皇帝在刘因眼中也非完美,并非一个圣君明主。比如其穷兵黩武,自继位后就不断发动对元廷的战争,导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