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1章 难做主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都统,刘洙为水军都统,同授护国将军。

  圣旨一下,果然琼州一班人不再吵嚷着入朝了。可他们上了谢表后便推说从琼州到涠洲岛的水道浪大滩险、船只转运粮食困难,便不肯再给朝廷供应粮饷了,连他们曾经的主子都不顾了。这让张世杰愤恨不已,可又无可奈何,只能在堂上大骂他们不忠不义。小皇帝却不以为杵,反而笑了,让其心中好生烦闷,直到陛下下旨将他们申饬一番心中才好受了些……

  转眼进入六月,赵昺当皇帝二十多天了,觉的唯一的好处就是吃的比在琼州好多了,其它的就只剩下烦闷。别说在琼州时一呼百应的威风了,他现在说话不出东宫,却还要担心新拨来的那帮内侍、宫女会打自己的小报告。

  这皇上当的如此窝囊怎么能不让赵昺上火,不过好在早有思想准备没有憋出病来。他知道这其中有自己年幼不能亲政的原因,而现行制度下他即便亲政也难以‘恣意妄为’,什么事情都能说了算,让他不禁大骂古装电视剧的脑残导演误人子弟……

  我们看古装影视作品,往往会觉得以前的君主金口玉言,口出为敕,口含天宪,是吧?皇帝如果心血来潮,或者想办某一件事,就会喝一声:“传———拟旨!”然后口授一道圣旨。圣旨写出来,马上就是效力至高无上的法律,谁敢有异议,就是“抗旨”的大罪,不死也让他脱层皮。假如你相信这是真的,那你就被狗血电视剧带进阴沟里了。

  事实上,君主的诏书从草拟到生效,通常都需要经过非常严密的程序。赵昺知道起码宋朝是这样的。正常情况下,所谓“圣旨”的出台都是以皇帝的名义布,皇帝也当然有权力直接授意拟旨,但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宰执们经过廷议先将意见写成札子进呈皇帝,获的认可后,再由皇帝授意草诏。

  不管这旨意是来自皇帝本人,还是出自宰执们之手。按照宋朝的制度,当它进入草诏的程序,一般都归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起草,并不是说皇帝指定哪个亲信太监大笔一挥就成。而中书舍人的权力职责有二,一为制词,即根据皇帝的旨意(词头)起草诏书。但宋代的中书舍人又有一项特权:如果他觉得词头不合法度,无论这词头出自皇帝的意思,还是宰相的意思,他都可以拒绝草诏,这叫做封还词头。

  中书舍人若封还词头,而皇帝又固执地非要下诏不可,那么可以由次舍人草诏,但次舍人同样可以封还词头。理论上,只要中书舍人达成拒不草诏的一致意见,便可以将一道不适宜的诏书扼杀于萌芽状态。而这帮人在现代只是相当于领导的秘书班子,问问谁敢不安领导的意思写,错一个字都能让你停职反省去。

  如果负责草诏的中书舍人认为词头并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