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章 后院_清末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满编,而从辽东那边调来的第18、19两个师团。本就鏖战半年,虽经补充,但新兵的素质极低。

  战争打到现在,主力师团虽然比一开始多了四个。但总兵力却没有比之前多多少,十二个正规师团,能战也就十五万不到。虽然国内后备师团除了留守本土的那一个半、朝鲜的两个都抽调了上来,整个直隶派遣军人数在三十二万余人。但军队的战斗力反而不如雨季之前。

  造成这个现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预备不足外还有就是预备役体系建设失败。不过在山县有朋以及现任内阁首相桂太郎的宣扬中。这种情况完全是由于那些软弱的政治家、议院里的非国民造出的,不然陆军战前早就编练了二十五个正规师团,战时也能顺利扩充二十五个后备师团,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真正在前线作战的,只有战前编练的十九个正规师团以及十八个后备师团。

  在日本内阁辟谣和解释之后,愤怒的民众顿时把矛头对准了指向了在桂太郎上台之初的反对党:立宪政友会党员尾崎行雄、立宪国民党党魁犬养毅、报纸记者、学者,以及这些人身后的财阀势力。战争期间,军阀显然不敢明太过得罪财阀,但在爱国民众的愤怒攻击中,东京朝日新闻社的记者本多精一被打死,时事新闻社的石河乾明身受重伤。

  虽然死了人,但肇事者因为是集体民众,且这些人的靠山财阀,因为被揭露战时还在和支那做生意,所以案件最终不了了之。经此一事,财阀们除了向西园寺公望告状之外,只得任由大正和长州藩联合起来为所欲为,几次增税案和债券案都在国会顺利通过。

  不过打战钱只是胜利基本之一,日军兵力不如人,战术不如人,再加上战略决策失当,纵然有俄军相助,战事还是没有太大的进展,唯在天长节攻势中,不顾伤亡的日军用了四万人伤亡的代价前进了四十公里,使得民众的不满消解了不少。

  此战过后,直隶派遣军参谋长准备等天气晴朗、道路可行时,将调动蓟县防线的日军南下占领宝坻,以威胁杨村守军侧后的武清,届时守军只能退守廊坊一线,此地离北京已在五十公里之内,在此再一次猛攻应该就能推进到京郊,而同时东线也配合进攻、交错前进,争取在冬季之前占领北京。

  直隶派遣军计划已定,他们正在积极准备时,接到天津总领事松平恒雄所转达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关于中日停战的劝告,东京内阁的诸人因此产生了分歧。

  “英国人无非是害怕我们胜利之后彻底占领满洲、东蒙、北支那等地罢了。”首相桂太郎看过电报州断言道:“两年前我去欧洲独国时,就希望能和独国结盟,一起对抗英米白畜,只是因为日英同盟无法实现罢了。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