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 稳定_清末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下还有水果公司,费毓桂规划十六铺时,为讨好杨锐。水果码头建的最大,可实际上水果产业对于沪上贸易是最没有贡献的。而后将码头往吴淞口、往浦东这边建,黄浦江隧洞也申请立项。如此才真正确立了大沪上的范畴。

  虞洽卿会这样做,完全得益于费毓桂倒台后的沪上自治,早前的工部局扩大到整个华区,因为市区没有农民,而工部局的华洋董事们都是有地产、工厂的有钱人,他们不会像费毓桂这种几年后就拍拍屁股换地方的官僚一样自顾眼前、讨好上官,这些人巴不得将沪上建成一个千年不落城、一个东方的纽约港。虞自勋说不让沪上自治,那岂不是又要回到费毓桂时代——表面上如花似锦,实际却只是官样文章、欺上瞒下,沪上这样搞下去,不说纽约,怕连横滨、武汉、大连这些地方都比不上。

  “不自治沪上真没发展。”在坐的都是自己人,虞洽卿敢说实话。“那些官,吃饱了就跑的那种,还算好的,大家也明白,正所谓千里当官只为财嘛;就怕遇上那种要搞政绩上位的,用尽民脂民膏不提,银行里还给欠一屁股还不清的债,给你来一个大十六铺工程,无数银子丢下去不算,每年还要倒贴钱进去,到时候你拆也不是、留也不是,简直就是娘希匹!

  地方糟踏至此,可他老人家却讨好了上官,做出了官绩,踏着青云就高升了,看看以前的汉阳铁厂,数百万银子砸进去,到头来还是亏本工程,现在多少年了,改来改去、整来整去,汉阳出铁成本还是要比马鞍山高,那怕大冶铁矿的含铁量较马鞍山高。为何如此?官僚政治也!这些官什么时候会把沪上当自己家啊?张之洞什么时候会把汉阳铁厂当自己的生意?这些人所做一切,或是求高升、或是求名声,对当地绝无一丝助益。”

  “是啊……”虞自勋发出一种不知是笑还是其他什么的声音,他看向蔡元培道:“孑民,我说了吧,官僚体制下,只会劳民伤财,而可不实行官僚体制,国家又会分崩离析,这就是大中华之病根。”

  “竟成是不会同意各州自治的。”蔡元培有感于两人的讨论,可想着杨锐那张倔强的脸,就不自觉的摇头。在回国路上,两人一直谈古论今,纵说华夏事,地方自治便是其中之一。“其他不说,农会怎么办?”

  自治是立宪之本,复兴会当年为在数月内安定天下,不得不袭承满清国会,也表示要立宪开国会;但为求能操控国内政治,遂将农会引入议会,以人多制人少,是以最后出现议会听命于农会,农会又听命于复兴会的政治链条。真实行地方自治,就相当于放弃了复兴会的执政基础,这不说杨锐。就是其他复兴会会员也不会同意,这属于分裂党的行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