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届科举_城姬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

  甚至也只有《三国志》中是“奉命”,也就是加了一句奉曹真之命加固陈仓,无形中吹捧了曹真料中蜀国动向,不过其他史料中都只是写了郝昭、王双驻军于此……

  如果并没有“奉命”,是自行加固陈仓的话,更可见郝昭的谨慎与擅守,而且……魏国当时的表现,很难说是料中了诸葛亮的动向,否则为什么去淮南和吴国拼命?

  无论如何,郝昭都是一位善战之将,而且与他的同乡郭淮一样——善守!

  现在的郝昭,和郭淮差不多年纪,不过二十有一,刚好可以与实际结合的、逐渐接受真气弹弩、火炮应用后的新式战略思想。

  而军科第二名的全琮,虽然是“碗里的肉”,但表现出的才能,也令枢密院不少高层将领看好——全琮的父亲全柔是孙策的部将,周瑜特地让全琮走了科举的路线,没有内荐。

  历史上全琮作为吴国将领,和郝昭应该没见过面,不过两人却有些间接的联系,那就是……之前提到的石亭之战,吴国主帅是陆逊,左右副帅之一就是全琮。

  并且全琮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十分能“蹭”——从吕蒙袭荆州,到陆逊指挥夷陵之战,再到后来的石亭之战,全琮都蹭到了战功。

  尤其是吕蒙袭击荆州的时候……

  当时吕蒙和孙权,已经定计要拿关羽下手,不过为了保密,没有告知其他人,全琮这时也上书建议攻取荆州,自然没有得到孙权的回应。

  不过在吕蒙大获全胜之后,孙权特地提起此事,并且认为全琮也有功劳,封了之前根本不知情的全琮一个亭侯!

  其后全琮为副将时,多能建功立业,不仅辅佐主帅,而且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只是……当吴国中后期,全琮开始做主帅,尤其是因为资历够深、当上了东吴大都督之后,战绩反而乏善可陈。

  这次能在军科夺得第二,也算是证明了全琮在军争上的基础,还是很牢靠的,而且身家清白,算是可用之人。

  另外令白图注意的是,河内司马氏、司马八达中,司马朗、司马懿之后的老三司马孚,居然也参加了楚国的科举。

  和诸葛均不同,司马孚这应该算是河内司马氏,选择正式分投一部分到楚国的信号!

  司马孚在户科拿了第一,在礼科也拿了甲,如果不是给士匡开了后门,说不定他也能两科前三。

  历史上司马孚算是司马氏中比较老实……或者说是比较谨慎并且爱惜羽毛的,相比于司马朗、司马懿,其实司马孚的性格,更符合“世家”概念。

  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高平陵之变刚刚发生的时候,司马孚可以说是司马氏的中流砥柱,之前也存在感满满。

  不过在司马懿渐渐控制魏国朝政之后,司马孚便开始淡出核心决策层,并且在他侄孙司马炎正式篡位之后,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