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0章 同病相怜_娱乐三人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单论刚才三歌曲,平心而论,四个人(包括若樱)都唱得挺好听,并不存在那一特别好听或者特别难听的情况。

  为什么少时和经纪人们对《end1ess_1ove》和《彼时彼日》的反应明显不如《离开我的理由》?

  车光龙和段杉杉的表现基本被他们无视了,最多就是认同一下“嗯,还可以,音准没有太大问题。”

  反而是唱得比他俩可能稍微差一些的若樱,因为关系亲近的缘故,获得了少时那几位鼓励性的支持。

  但到了刘可韦那儿,全场石化了半天不说,孝渊和允儿还因为受了点刺激而彼此挤兑起来。甚至连当过星探的金洙勇,也开玩笑地说如果刘可韦年轻几岁就要劝他去转行去做ido1的话。

  仅仅是因为刘可韦颜值、身材各方面都能碾压车光龙和段杉杉的缘故吗?

  还是因为他在工作室的地位似乎比另两位高,所以被特别高看一眼?

  可能有一小部分这些方面的原因吧,但肯定不是关键。

  关键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音域和音色之间的关系。

  中低音域人人能唱,要想脱颖而出,更多靠的就是音色上的独特性。

  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粤语歌坛的主流审美取向就是中低音域,虽然同属于华语圈,可是香港歌手的风格与大6和台湾完全两回事。

  在粤语歌坛,绝大多数脱颖而出的“纯”歌手——不考虑黎明刘德华郭富城等跨界歌星,都是音色极其特殊的存在,比如车光龙的本命张国荣,比如张学友,比如谭咏麟,比如罗文。

  不是说他们不能唱高音,但是单论绝对高音的话,粤语歌手普遍拼不过国语歌手。

  他们能成功站到粤语歌坛属于自己的那个高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都拥有各自足够特殊,能让人过耳不忘的音色。

  反过来说,高音音域的话,音色的重要性就相对降低了。

  因为能唱上去的人本身就不多。

  这个时候,谁能唱得更高(在保持一定声音质量的前提下)就成了决定性因素。

  包括大6和台湾,国语歌坛的主流审美取向是高音音域,所以大6推崇的是刘欢、孙楠、满文军,台湾那边称霸的是刘可韦的本命张雨生、动力火车、赵传、林志炫、杨培安、苏见信……

  当然,这是把创作型歌手剔除了之后的比较。

  创作型歌手自身就是稀缺资源,唱功好坏其实都无所谓了,譬如段杉杉推崇的郑智化就是最好的例子,还有罗大佑、黄霑等音乐才子,实际唱功都不出色,却都能红极一时。更不用说周杰伦、陶喆、汪峰之类唱功也不错的全能型唱作人。

  理论上来说,不同类型的歌手之间是无法比较唱功的。

  就拿华语圈来说,张雨生是高音第一人,罗文是音色第一人,周杰伦是节奏第一人。你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