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4章 村子的现状_真的不是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普通话,我听不太懂着急。”孙红叶伸手拍了李老师一下。

  “啊?哦。好。我是在说普通话呀?我被他带脱老。”李老师指了指张彦明。

  刚才李老师是说普通话来着,结果张彦明下意识的就说了本地话。

  “现在这边出门去打工的人多不多?年轻人。”

  “还好吧?”李老师想了想:“三四十岁的算不算年轻人?都是这个年纪的出去打工,在家里的很少,二十几岁守在家里的多些,大都在城里和……在城里混。”

  “二十来岁的人口比例大吗?”

  “没有好多,这面街上也就是十来个的样子。我也没太注意。”

  “那这边山上三四十岁的比较多是吧?”

  “嗯,一般都是,我和我老公算是年轻的了,大都是三四十岁,娃儿读小学这样子。这样的多些。”

  “那年纪大的多不多?六七十岁的。”

  “也不少,哪家都有老人啊,一般家里都有的。”

  “那也就是几百个,应该不会多了。”孙红叶对张彦明说。

  张彦明抓了抓脑袋:“几百个还少吗?几百个呀,大姐。”

  “呃,不少,我想差了。妈呀,几百个老头老太太,怎么弄?”

  “什么意思?”李老师没听明白。

  “我们在说,这几百个老人得怎么才能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

  “谁保证?不用啊,都挺好的,没事就出来逛逛打打麻将,儿女会留钱在家里,平时不回来也会汇款,就是带带小孩子。”

  “不种地吗?”

  “也种,农村人习惯了,多多少少的都会种一点小菜自己吃。多了他们也种不完啊,哪里干得动。”

  “那家里的地呢?”

  “包出去了呀,包给别人家种。或者种了果树。现在坪上靠种地生活的人家没有多少了,以前还有养鱼的现在也没几个了,都出去打工。”

  “他们走的远吗?”

  “那就不清楚了,反正,城里也有,主城也有,出去别的地方的也有,大家各有各路嘛。”

  “一般都干什么?靠什么挣钱?”

  “有开馆子的,有做棒棒的,还有泥水匠木匠,刮漆的,干什么的都有。这个也不好问得,人家说了就听一哈,不说也不得问。不太好。”

  “又说本地话。”孙红叶拍了李老师一下。

  “习惯了。其实我们这边的话很好懂啊,感觉和普通话也没太大差别嘛。”

  “如果,我是说如果,大家都不种地了,都上班挣工资,你感觉愿意的人会多吗?按城里的工资水平。”

  李老师抬手在头上搔了搔:“发工资啊?没想过。会有人做吧?那些在外面挣的多的怕是不会回来,但肯定也有人会回来。必竟在家里。”

  “张先生,这到了中午子,咱们是下山还是在这上面找地方对付一口?”刘秘书长走过来问。

  张彦明和孙红叶在和李老师聊天,他就和区里镇上的干部在一边说话,这是看到了饭点了才过来打断。

  “这上面有饭店没有?”张彦明问李老师。

  “有。”李老师脸又红了:“我家里就开的馆子。”

  “这上面馆子多不多?客人多吗?”

  “不多,有几个,客人也不多,外面来的人很少,偶尔才有,都是街上的年轻人偶尔来聚一哈,或者村里。”

  张彦明就懂了,这是靠村委活着的馆子,看样这个李老师家里在这山上关系还是相当扎实的。

  下面温泉那里总会有外面人进来玩儿,但这边山上也没开发,确实也没几个人会跑上来,上来也没什么看的玩的。

  “你们怎么不去下面温泉那开馆子?”孙红叶问了一句。

  “有,我叔叔在那边。那边人多些,总有过来泡温泉耍起的。”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