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别篇:新谈录二【1929年9月刊】_铁鹤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位《文艺新报》的看官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在《新谈录》栏目里相会了。首先鄙人要向各位热心读者表达一下感谢,你们托报社转交的信,鄙人都已经收到了。《新谈录》第一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让鄙人受宠若惊,惶恐之余,唯有抖擞精神为大家送上更精彩的《新谈录》第二期,冀望能为先生太太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献曝一二。

  鄙人今天要讲的故事距离现在稍有点久,发生于1920年。看官们应该都还记得,那一年华北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四省大饥荒。从夏季开始,干旱席卷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灾情最严重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赤地千里几无人烟的恐怖场面,当时路过河南的布朗传教士在他写给耶稣圣灵堂约翰逊神父的信中描绘了那副人间地狱般的景象:“树根,草籽甚至泥土都已经成了奢侈品,人们正在吃磨碎的石头,每天都有人下落不明,但是没有人关注失踪者的去向,哪怕是他们的亲人。”

  早前读过刘文辉先生对鄙人所做采访的看官应该还记得,这位布朗教士就是第一个报告安阳血吸虫病的人。1920年夏末,他向约翰逊神父请求准许他深入灾区腹地,对这场灾难进行实地记录。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四省,将所见所闻整理成了《四省行记》上报给耶稣圣灵堂,现在市面上还能看到它的删减版,那是良友图书公司在1925年买下的版权。

  不久之前,布朗教士因为罹患肺结核在开封福音医院[1]与世长辞,人们在整理他遗物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些从未公开过的手稿,其中便有两页德文稿纸涉及到1920年饥荒中,灾情最严重的河北东光地区。当时因为大面积的逃荒,那里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这两页稿纸原本可以作为珍贵的第一手旱情资料,但是布朗教士经过再三斟酌后,却决定将上面的内容隐匿。通过一位友人的帮助,鄙人得以在郑州圣灵堂文档库中拜读了原始手稿。说实话,手稿的内容让鄙人颇为困惑,不过如果作为一桩趣事写在《新谈》栏目中,却刚好合适,鄙人于是凭着记忆,将当日所读全篇复述出来,时隔久远,提笔仓促,或有挂一漏万之处,还请看官谅解。

  根据手稿记载,布朗教士于1920年9月到达沧州,简单修整之后,他在市内买了一头驴子,就孤身进入东光县境内。旅途的第一天他看到的全是空荡荡的村庄。偶尔有乡民倒毙路边,但是神父一个活人都没有见到。

  隔天,他遇到了第一批饥民,布朗神父跟他们同行了一阵,尽力用自己刚学的河北方言与他们交流。有一个40来岁的流民妇女跟教士讲了一个当地的古怪传言:东光边境处有一个村庄至今没人出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