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0章 岚山与***诗碑 下_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防敌军事协定》互换公文,4月3日他得知消息,并在日记中感慨:“阅英文报,得知日政府又提二十条于中国矣!”

  入住新中寄庐后,的思想日益活跃,已经不再怎么在意能否进入哪所日本的高等院校官费就读,而把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到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上去了。到1918年下半年,随着纪念马克思诞辰100周年的活动在世界各地开展,日本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热,一些马克思著作被翻译成日文出版,报刊上也不时有评介文章发表。而在国内,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也开始致力于俄国十月革命划时代意义的宣传,着手评介、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和《庶民的胜利》等文章。这一切促使的思想开始发生较大变化,逐步向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在日本总计生活了约一年半时间。1919年的春天到来之后,他毅然决定,不再滞留日本,而“返国图他兴”,投考母校新建立的南开学校大学部,回国寻求革命的真理,探索中国新的革命道路。在回国前写给友人的信中,他激愤地写道:“家国恨,天下事,不堪一提!极目神州,怆怀已达极点!”“苦吾民矣,为之奈何!”

  离开日本之前,4月1日,在樱花盛开的时节,来到素有“西京”之称的日本故都京都逗留了10日,饱览了风光旖旎的日本“千年古都”风光,留下了《雨中岚山》、《雨后岚山》、《游日本京都圆山公园》、《四次游圆山公园》等一系列优美的诗歌,抒写了自己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坚定信心,和对即将踏上的革命道路的憧憬和期待。

  这几首诗采用的都是新体诗的写法,且每首都提到樱花,通过樱花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四首诗中有三首是同一天写的。

  在这一系列诗篇中,最著名的是写于4月5日的《雨中岚山》。

  当冒雨漫步在山坡上,在濛濛春雨中,看见太阳偶尔从云缝中射出一线光芒,眼前的山水显得格外秀丽姣妍,他不由联想到自己刚刚接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多像这穿云破雾的阳光啊,在兴奋、喜悦之中,他挥笔写下了《雨中岚山》。

  1919年4月中旬,由神户港登船回国。回到中国后,他随即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始了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向日本友人谈起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并询问中野、上野樱花的长势。中日建交前后,日本友人也多次邀请他在樱花盛开的时候再访日本,但由于种种原因终未能成行。

  逝世后,日本人民为缅怀他对中日友好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在他曾经留下足迹的京都岚山,建立了周总理诗碑。诗碑的底座由青色圆石浇灌混凝土筑成,从底到顶,碑高24米。诗碑是用京都质地坚硬的名石鞍马石制成,深褐色的碑石正面刻着由时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书写的《雨中岚山》诗全文。在诗碑左侧,立着一座副碑,上面用日文记载着建立这座诗碑的缘由:“为了纪念一九七八年十月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并且为了表达京都人世世代代友好的心愿,在这渊源深远之地,建立伟大的人物总理的诗碑。”1979年4月16日,应日本国会邀请访日的邓颖超副委员长专程前往京都,亲手为周总理诗碑揭幕。

  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p

  p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58278dexhtlp

  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