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一章 一顿火锅(全书完)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找了个缘由,在崇政殿的朝会上,无视旁边皇太后刘娥的劝告,直接将之革职,换上了个听话的三司使。

  “官家,万不可急功近利,大宋之基本保障,可设定,十年,乃至二十年,半甲子的规划。且一切都是在探索的阶段,步步为营才是坦途。”

  那日朝会后,赵祯又来政务府溜达,社会保障体系的提出者,也是此间的幕后引路人李贤,只好苦苦劝解。

  别把皇帝赵祯没教成圣明君主,也没教成历史上那大名鼎鼎的仁宗,反而让之成为了刚愎自用、不顾实际的君主,那可就是大错了!

  好在赵祯冷静后,也明白了轻重,亦在李贤“实践是检验事务的唯一标准”的理念下,开始改变处事之法。

  而自当日之事件开始,李贤也逐渐明白有一群“喷子”,能时时刻刻惊醒皇帝的重要性。

  于是,从三月半开始,李贤便想着在离任前能发掘几个优秀的谏臣。可叹当下,大名鼎鼎的蔡襄年少,现在怕还不到十岁,而包拯,李贤到是打听到了,只是现在的少年包拯,还在苦苦的准备着科举。

  无奈,李贤只好从几个恪守礼法,比较莽,不怕死的官吏中挑选了几个,再和现当下的参知政事王曾商议了下,给谏院增加几个谏官。

  所谓,新谏官上任三把火。

  好家伙,进入五月后,这几个新上任的谏官,便火力全开。把朝上的宰执,两宫皇太后皇太妃,大宋皇帝赵祯,就连李贤也给骂了个头。

  那反正叫一个爽!

  一些脸皮薄的纷纷辞官归隐,脸皮厚的,实在背不住了,也会去改改。

  而之带来的成效也是可见的,且说皇帝赵祯,现在做事也不是那般有些小固执了,真正学会了“三思而后行”。在之年长,并于朝中的话语权增长,展露亲征的雏形之时,亦有了一丝仁君,夹杂一丝雄主的风范。

  马车行至政务府,让仆从把背包放到他休息的房舍,又使之抬下来了一个古怪的烹饪器具,等这一起安排好,李贤方大步往公舍内去。

  今日,恰是休沐前一日,本该忙碌的政务府显得有些安静,只听得咚咚的脚步声,还有纸张翻阅的声音。

  看见李贤走进来了,迎面而来的一个小吏停下了脚步,不需几个呼吸,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在这安静的氛围内,李贤似乎早有所料,他面朝众人笑了笑:“你们都知道了?是的,李某于月初提交的辞呈,经过七次驳回后,已于昨日下午,通过了。

  若无意外,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共事。

  李某再多嘴一句,如今大宋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离不开地方官吏,亦离不开诸位的努力。

  但愿在李某去职后,诸位能携手新的主吏,为官家,为大宋,为百姓们,做更多的实事。”

  见其他人还要劝解,李贤摆手止住:“此事勿要多说,先安心做事,待公事处理完毕,我请诸位吃个好东西,保证诸位从没有吃过的!”

  “朕自幼闻李相少时精通厨艺,却不知朕这个不速之客,可以一起尝尝吗?”

  不知何时,少年皇帝赵祯于新晋的太监总管铁冶的陪同下,来到了政务府内。

  李贤向后屈身一礼,脸上带着真诚的笑意:“官家有兴趣,微臣欢迎之至。且可以给官家提前透露一下,此食物名曰火锅,里面含有辣椒土豆等诸多宋地未有之物,也是前日,自远洋的船队归来,运至东京,微臣方收到的。

  只是微臣嘴馋,除了留了一大部分的种子,余者想先打打嘴瘾,尤其在尝过一口后,即非常让人留恋……

  届时,微臣正好给官家讲讲内中食物的妙处!”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