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三章 山西(十一)_远东162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史上一个古老的建筑形式。被誉为“东方一绝”。地处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省,黄河流经大半个省境,沿岸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梁峁纵横。

  深大一两百米的黄土层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为窑洞的建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自古以来,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因地就势,建造了许多别具风格的窑洞。

  土窑曾经是黄土高原上最古老最简陋最常见的居所。严冬季节,窑洞里温度最低也在10c左右。而且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窑洞的地下四周有厚实的土层,具有防火防风的功效。长期生活在窑洞里的人情绪常处于平静状态,常见病的发病率很低,因此当地人总结出一句话:地气养人。

  李明带领大家组织根据地的流民,在根据地挖了大批的窑洞。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根据地的窑洞,大都采用靠崖式窑洞,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灶台设置在窑洞的外面,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公司运来了大批的棉帘子,可以遮挡在窑洞的大门里面,足以在最寒冷的冬天遮挡风雪。

  每个窑洞里都是三层木架式的通铺,每个窑洞能安置四五十人,条件比较艰苦。但为了安置更多的流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公司建委基建处临时派来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移民员工,他们在流民中挑选了一批有过建房经验的流民,集中培训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带着他们进行了紧张的施工建设,在工作中边学习边积累经验。

  窑洞中所需的木料,都是就地取材,这个时代的吕梁山区,林业资源非常的丰富,各种乔木梓木灌木和各种有性无性宿根木本草类蕨类繁殖的最佳生存环境和土壤选择区,几乎囊括了华北地区所有的植物品种。

  根据地附近的山林里,百年以上,甚至数百年的树木比比皆是。根据地专门成立了林场,林场的砍伐组和木工组每天都在附近的山林里伐木,并将砍伐的原木,在林场的木材加工厂进行加工。

  为了满足根据地的木材需要,公司支援了一批木工机械,并在木材加工厂安装了一组蒸汽动力机组和一套蒸汽发电机组,为林场提供必要的动力和电力资源。

  周林带领着流民在附近山地大肆开荒,平整出了部分的土地,来年可以在在这些坡地种植玉米马铃薯和红薯。周林特意在农林部抽调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移民员工,教流民种植这三种高产农作物的知识。

  他还从公司带来了大批的粮食蔬菜种子,争取明年春天在根据地开发农业资源,争取在不远的将来,做到根据地粮食自给自足。另外,以后他还将在根据地开展生态农业计划,建立菌类培植中心养鸡场养猪场和畜牧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感谢风踪影ha1846的月票支持。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