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十六章 朋友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略开此事不提。

  徐东升和徐东平两人来到太和殿广场时,这里早已经坐了不少人了。

  戏台上讲究的是人歇、戏不歇。

  京城大大小小上百个戏班子,有名的角儿多了去了,别说是三天三夜,十天十夜都没有问题。

  所以大家伙儿看不到什么重复的戏曲,兴致自然也高昂一些。

  才和亲近的勋贵子弟打了招呼,两人坐在位置上吃着瓜果零食,徐东平就碰了碰二哥,“看看右后方,是不是小淇在那边?”

  徐东升转而看过去,却不是自家侄儿又是谁?

  不过他此时是坐在一群穿着五颜六色服饰的蛮夷人周围,一点儿也不符合他的身份。

  “刚才他说过有一个海外小国的王子……想来就是在这边了吧?”徐东升转回去对弟弟道。

  “嗯,应该是了。”徐东平微微一笑,“我倒是有点好奇,能让小淇不远万里都要得到的金瓜,到底是什么东西?”

  ……

  他们没看错,柳铭淇现在就坐在了一群贡奉客使们之间。

  贡奉客使不是一个称谓,而是四种不同的人——贡、奉、客、使。

  这些人都是外国来到大康,以各种理由长期居住的。

  另外还有一群来国子监读书的王公贵族们,杜立峰便在其中。

  杜立峰是专门来上国的国子监学习的,以便回去很好的继承国家,管理民众。

  但他和许多海外之人一样,来到了繁花似锦的大康朝,来到了威武雄壮、连夜晚都灯火通明、吃喝玩乐什么都有的京城,就有点不想回去了。

  这里没有说来就来的台风,更没有恐怖之极的超级海啸,也没有整晚让人睡不着的瓢泼大雨,更不用担心民众们没有吃的了,不给他们吃的他们就要找国王算账。

  杜立峰恨不得皇帝陛下给他封个小官,能让他在这里舒服的生活一辈子。

  可惜他没有这个福分,家里就只有他这么一个成年王子,老父亲还眼巴巴的等着他学成归来继承王位呢。

  因为爱慕这个仙境一样的上国,他还特意请国子监的先生把自己的土语名字改成了杜立峰这么气派的名字。

  然而,来到了大康朝两三年的时间,杜立峰的语言进步很大,也学了不少的东西,可他仍旧没有什么朋友。

  因为杜立峰的胆子小,又有点内敛,自然就不会受欢迎。

  连大家一起去同荆馆旁边的银水河画舫找姑娘的时候,他都因为羞涩难当而屡次都没有得手。

  结果杜立峰却万万没有想到,昨晚参加太后寿辰,他因为放屁而被人赶走,却反而因祸得福,得到了一位殿下的青睐,和他很是谈得来。

  本来杜立峰还以为,柳铭淇只是恰逢其会,聊聊天也就算了。

  可今天他才刚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这位威风凛凛、身旁有宦官、侍卫们跟随的殿下,就坐到了自己的跟前,笑着和自己打招呼聊天。

  昨晚呵斥他的那位官员,见到了这位殿下,赶紧跑过来陪着笑脸问好,连带着望向他杜立峰,都满是笑容。

  这便让杜立峰心里有种莫名的虚荣感,同时感觉自己和这位殿下是真的朋友了。

  柳铭淇花心思来和他相处,自然就是想要和他做朋友。

  只要能顺利的把红薯带回大康,培育推广出来,别说是当朋友,柳铭淇和他拜把子,顺便给他求一个国公爵位,都丝毫不为过。

  ……

  注:泱泱中华,历来都是周围小国梦寐以求来的地方。我们就拿明朝来说,明朝永乐年间“元之启疆,最为辽阔,远泽之臣服者,纷纶于史册,而遣子入学,独未之有。”

  朝廷命“光禄寺给食物,工部给衣服器用,户部给口粮纸笔,日有饩,月有赐,季有赉,……各衙门应给等项至丰且备。”(原本为琉球学子专享,后推恩到所有留学生)

  而这些学生只要在国子监读了书,回去之后,第一个报名不是报自己的家族、官职,而是说“我就读于大明国子监”,顿时就让人膜拜不已。

  现今时过境迁、人事已非,相反的去国外名牌大学读书回来,才是一种荣耀,真是叹之惜之!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