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0章 李佑的专业技能,杜淹的自我救赎_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后原本是可以在家安安稳稳的享福的。

  但他却并不就此放弃,阴差阳错地进入秦王府之后,对李世民也是尽心尽力。

  李世民登基之后让他兼任吏部尚书和御史大夫这两个重要职务,便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如果换成一般人来看,只是觉得杜淹是在发挥自己的才华,不希望自己被埋没。

  但是在李佑看来,杜淹后期的行为只是一种自我救赎。

  在王世充败亡,自己在一向不和的侄子杜如晦救下性命之后,杜淹才幡然醒悟。

  在过去,为了追求高官厚禄,他实在是做出了太多违心的事情。

  别看杜淹在隋朝和王世充手下都受到重用,但是其实杜淹自己知道,他并没有直言正谏,很多的时候他只是在保全自己。

  就像杜淹自己对李世民说的那样。

  在隋朝之时,他觉得自己官职卑微,而且就算进谏皇帝也不会采纳,如果死谏,无异于白白送死于事无补。

  而在王世充的朝廷做官时,杜淹虽然位高权重,也得到了王世充的信任,但他仍然没有死谏。

  他劝过,但是王世充不肯采纳。

  在做出这些违心的事情仍然难逃一死之后,杜淹彻底的明白了。

  如果认为君主无道,为何还是要在他的朝廷做官?既然做官,又怎能不匡正他的过失?

  如果君主修德从善,应当不会灭亡,君主既然无道拒谏,他又怎能免祸?

  所以贞观一朝,杜淹便决心不再隐瞒自己的观点,极力劝谏之人。

  他要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完成一场救赎。

  也正是在杜淹的带动下,才出现了魏征等一批直言敢谏的御史台官员。

  同样在吏部,他也在进行救赎的行动。

  根据过去的经历,杜淹尽可能地将在前朝表现优异,但是因为改朝换代被埋没之人挖掘出来。

  史书上说他前后举荐四十余人,最终都成为知名官员。

  唐文拾遗中也引用了褚遂良的话说道:“陛下任一杜淹,得七十馀人,天下称之。”

  结合杜淹在贞观二年便去世的时间,可见杜淹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中,在吏部也同样没有闲着。

  虽然说杜淹的品行一直为人所诟病,加上和长孙无忌不和,经常被人讥讽,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位良臣。

  想到这些,李佑都在怀疑,这个杜淹会不会和他的侄子杜如晦一样,都是累死的啊。

  在有了自我救赎之后,李佑觉得谈成修行坊的事情就不难了。

  杜淹想要的是救赎,是弥补自己早年的过失,为大唐和大唐百姓做更多的事情。

  而李佑在修行坊是要建立大学城,同样是为了大唐的未来。

  现在唯一存在的问题,便是杜淹是支持他哥哥李恪的。

  对于这一点,现在李佑现在也有了新的看法。

  这个看法同样是基于救赎这个理论的。

  他觉得杜淹是愧对隋炀帝,或者说是愧对大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