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章 温州炒房团列传(二)_全球财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这是在试试水温,如果成的话,马上就会有千万个温州人扑向沪海,如果不成,那么这股洪流就会卷向其它城市。

  广昌公寓,梧桐里……多少个沪海人家,在沪海的屋檐下,将面临房价的步步高企,也罢,自己虽然阻止不了资本的潮流,那么让这个过程推迟三五年,这也算对这座城市的报答,火中取栗,顺手玩一票大的,自己也能象老牟一样,搞一个自己的门头沟!

  “你们有多少资金?”

  资金?丁冬立时眉开眼笑,“这次,我是带着八百万来的,资金嘛,随调随有。”

  上世纪90年代,温州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大小老板个个手握百万,四处为钱找出路。在把温州当地的房价炒高后,500公里外的沪海,这块此时风险更低、空间更高的地产价值洼地就进入了丁冬这样的人的视野。

  彭渤相信他的话,“那你看中哪里了?恐怕早就有动作了吧?”

  丁冬笑了,他竖了竖大拇指,“我嘛,花了120万的首付,买了20套商住房,每套约20平方米……”

  商住房?“你这是买来收租用的吧?”彭渤笑了,“那你准备怎么炒?”

  温州人炒房,在初始阶段,手法也很原始,他们会先集中拿下几个楼盘。然后,统一商量出个高价,报到当地的二手房市场挂牌,让人们感觉到房价涨了。而在炒房团内部,又会订立“同盟条约”,谁也不许低价出手,否则会被“清理门户”。

  本地人只见房价飙涨,不知内在玄机,时间一长,渐渐也认同了高价,便会在温州人为他们抬高的价格跟前最终出手,这样的巨大差价就流入温州人的口袋。

  象这样的炒房团内有来自温州的大量小炒家,通常以家族或同乡集资参股的方式,参与到这场史无前例的炒房盛宴当中。

  他们集中大笔资金,以口头托付的形式委托给牵头人,炒房委托人则见识不凡,不仅懂得观察各个城市的城市规划、政策风险、楼盘地段,还会特别考察当地的二手房市场,一旦看准,便会迅速出手。

  丁冬,显然就是这样的委托人,身后站着的可能是上百家温州企业。

  炒房团所过之处,当地百姓也在恐慌性上涨中飞奔入场,并掀起了新一轮涨幅。这种互为因果的纠缠,让人完全理不清其中的是非。

  “这样吧,我也要考察一下你们的实力,互相都先试试水,你肯定也踩过不少楼盘了,你认为哪里不错?”

  丁冬笑了,阳光照在这张胖脸上,油光发亮,“华东新府,我考察过,最理想……”

  华东新府的房价,彭渤听老李念叨过一嘴,好象在四千左右。

  “彭先生,我的意思呢,我们确定几个楼盘,你再搞个榜单,把我们要炒的楼盘统统排在前面,这样价格就会更高。”丁冬笑得很愉快,好象已经看到更多的票子在朝他招手。

  “那不止沪海,京城、杭州、南京……都可以这样搞,是吧?”

  “彭先生聪明。”丁冬笑得肚子一颤一颤的。“

  “我同意啊,没问题,不过,我也要先看一下你的操作。”

  “没问题的,”丁冬立马说道,“温州的房子,原来2000多一平,现在都让我们炒到快到八千块了。”

  “温州的事我不管,这里是沪海,你要让我看到你的实力和能力。”彭渤拉开出租车的门,“你不用送我,我自己走,这样,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年前这一段时间,看房买房的人很多,如果这个楼盘你们炒起来,那我们再谈下面的合作。”

  “好的,好的。”丁冬不用弯腰就站在窗前,“那我们再联系,哎一起吃饭……”

  出租车一路远去,彭渤从后视镜里看看后面的丁冬,他还在世纪大道旁挥着手。

  “阿拉是不是也要买一套20平米的商住房?”吴千语询问彭渤。

  彭渤笑了,“记得我说过吗,做完这个项目,让你们付得起房子的首付。”

  “好的呀……”

  “不过,我现在的目标改了,我们一起陪这个人玩一票大的。”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