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3章 真忠烈之士_晚唐: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3章真忠烈之士

  李晔闻韩建奏报,归义军遣使已到长安,大喜。

  后世对归义军的史料有限,其中一部分就是敦煌石窟记载。

  其中记载着归义军,在河西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无不让皇帝陛下心驰神往。

  也对归义军最后的余晖,和没落,怅然叹息。

  从张议潮离开沙州,张淮深接掌归义军开始,河西的局势便江河日下。

  可笑的是,归义军的毁灭,却是从当时的唐昭宗,授张淮深节度使旌节开始。

  昭宗皇帝不光授张淮深归义军节度使,还同时封了张议潮的儿子,张淮鼎为归义军治所沙州的刺史。

  而当上沙州刺史的张淮鼎,却心怀不轨,暗中勾结自己的妹夫,时任瓜州刺史的索勋,悍然发动兵变,将张淮深全家杀死,自认归义军节度使留后。

  历史是证明了,张议潮、张议谭,甚至接任的张淮深,对大唐朝廷的忠心。

  可从后面的发展来看,又有谁能肯定,当时的朝廷对归义军的猜忌,是没有道理呢?

  李晔收拾思绪,作为皇帝这个位置,肯定不会允许,一支不受朝廷控制的强大军队。

  更不会把军队的忠诚,寄托在某个将领,是否忠诚上面。

  但相比整个河西而言,把风险控制在最小,才符合大唐的利益。

  划分行政区的事暂且搁置,李晔召众宰商议归义军之事。

  “瓜、沙诸州观察使张淮深所领归义军及上下,虽孤悬塞外,但向大唐之心不改,朕犹感张公议潮、议谭兄弟拳拳忠孝之心,感归义军之艰难,今日之事,诸公以为如何?”

  孔纬道:“陛下,先帝时,归义军雄据河西一十六州,朝廷恐归义军,成尾大不掉之势,进逼中都,乃收凉州归治,遍遣监军以为掣肘,议潮来京之后,未授节度使旌节,归义各军各自制衡,以至于凉、河、甘、肃等州尽失。

  臣以为可授瓜、沙诸州观察使张淮深以归义军节度使旌节,令其重整旗鼓,收服河西诸州。”

  “陛下!”张俊道:“臣以为可授张公议潮之子张淮鼎,为瓜州刺史,若归义军有所异动,朝廷亦可借张淮鼎之手,予以制衡。”

  李晔看向张俊,原来这馊主意是你出的啊!

  李晔转向刘崇望道:“刘公以为如何?”

  “陛下,臣亦以为不可放任归义军做大。”

  李晔道:“河西诸州未复,何以做大!”

  刘崇望道:“待收服河西诸州,张淮深必深得归义军之心,其势成也,若怀不轨,必有其祸。”

  孙揆道:“陛下,臣附议。”

  李晔摇摇头道:“昔日泾原兵变之时,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以平叛为名,起兵五万平贼,然中道反叛,兵士多不从,逃亡者甚众,最后只剩千余人追随,乃至李怀光被部下所弑。

  而张氏以恢复大唐河山聚兵,朕以为勿伤有功将士之心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