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2章 聪睿绝性_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投诚,还会私下使些勾当坑害。

  但若是同时调走管亥……

  二人同是黄巾出身,出许都又都是为了收剿黄巾流寇,便不显得突兀。

  再者管亥现下是刘备的人,此举明面上是削减了刘备的军事力量,董承定然是乐见其成,就如今刘协对刘备的重视与对董承的忽视,说不准董承还会在其中推波助澜。

  “青州黄巾泛滥,我可表管亥为骁骑将军,分张燕军械兵马予管亥。”

  种平顺着种辑的想法往下推。

  “如此,再令张燕向董承投诚,董承见张燕受我轻慢,必然厚待,十分的戒心也就先去了三分。”

  “我虽是以青州黄巾势大为名,请陛下增加管亥的兵马,但董承定然不信,只会觉得我拉拢管亥,是为了亲近刘皇叔。我越重视管亥,为管亥增兵,董承为了制衡皇叔,便越是只能倚重张燕。”

  “这样,余下的七分戒备,也该再去三分。”

  种平说到此处,不再言语。

  他此时与张喜的门客达成了诡异共识,都希望董承能再爬高一些。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除去对董承的考量,种平为张燕在河内铺路的重要一条,便是想要通过臧洪劝说张邈兄弟主动回兖州向曹操请罪。

  他当时还头疼如何与臧洪联络,若是管亥去青州,倒是能多个门路。

  何况,张燕为他经营黑山。

  管亥亦可在青州为刘备经营平原。

  现下虽远不至于山穷水尽的地步,但若是能多条退路,又怎么会是坏事?

  种平定了主意,在心中默默组织起明日表文的内容。

  “虎儿,曹氏二子如何?”

  种辑并不奇怪曹操会请种平去当曹丕的老师。

  经学终归也是讲究师承的,公府试时的“诸生试家法”,其中的便是指所学某一经学大师的经术学说。

  当世主流经学,不过是刘、许、马,郑四人的学说,而四学之中,郑学为最,现下放眼整个许都,能称得上是精通四学之一的,除了蔡邕,也只剩下种平这个“郑蔡门生”了。

  侍师如父。

  师徒关系是何等紧密。

  曹操请种平给曹丕当老师,背后的意义可见一斑。

  种平又想到回来这一路上曹德的话语。

  “二公子……聪睿绝性。”

  现下曹丕到底只有五六岁,种平与他相处不久,只能含糊以一句“聪睿”定论。

  “老师偏向今文,我初入老师门下便是由《今文尚书》始,若是教到二公子……怕是只能教到《孝经》,余下的,当另择贤士。”

  种平这话并非作假,他毕竟有上辈子二十年的语文学习做底子,拜蔡邕为师时的学习顺序直接就是伏氏《尚书》、鲁氏《诗》、梁氏《周易》,戴氏《礼》和公羊氏的《春秋》。

  像是《孝经》《论语》之类的用作启蒙的,虽说也读几位大家的注经,却因着蔡邕不作要求,种平止是浅尝辄止,思维还停留在上辈子上学背的那些内容上。

  这也是为何他初次教曹昂,会差点把曹昂给教偏了的缘故。

  种辑点点头。

  自家儿子擅长哪些科目他还是心理有数的。

  “虎儿心中有规划,我也就放心了,这老师的名头还是莫要担下,若只是启蒙,倒也算不得什么。”

  他也在心里帮种平盘算,假使后面要给曹丕换老师,应当换成谁才比较合适。

  种辑是绝不希望种平同曹操交集太深的。

  今日种平赴这一场宴,明日朝堂之上少不得又要起风波。

  他叹了口气,隐隐后悔起当日长安乱时,同意了荀攸将种平送去东郡的主意。

  初入兖州时,他只希望这位曹兖州是王允。

  过了一阵,他又觉得曹操再不济也能成袁隗。

  现在……他只希望日后,此人不要做董卓才好。

  请收藏:https://m.wp99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